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生活明朗 万物可爱出处(赏析季羡林生活哲学)

日期:2024-09-29 09:36:32

人生无常,无法抗御,但人间值得,未来可期。愿你始终保有一种兴致,感受生活明朗,万物可爱。

今年是季羡林先生逝世十周年,《生活明朗,万物可爱》是季先生的一本散文集,这本散文集,收录了《清塘荷韵》、《我的童年》、《怀念母亲》等三十七篇季式散文精品,是季羡林结合自己九十余年的人生阅历,写下的对于生命和世事的感悟之作。季羡林以一颗豁达开阔的心,叙写燕园情怀,追念故人情长,畅聊儿时往事,尽谈游历见闻。

季羡林先生,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早年留学国外,精通12国语言,汉语、南斯拉夫语、梵语、阿拉伯语、英语、德语、法语、俄语等,著有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润集》、《留德十年》、《牛棚杂忆》、《病榻杂记》等。

季先生的散文,一人一物知情味,一字一句见真纯。他的文章追求"淳朴恬澹,本色天然,外表平易,秀色内涵,形式似散,经营惨淡,有节奏性"。季先生讲起写作,尤其是散文写作,总有独到之处。

下面我们将从季先生的爱国、幽默、人物刻画及爱荷四方面来更多的了解文学大师季羡林先生。


01季羡林先生的爱国情怀

中国知识分子所传承的文化中,其精髓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个是爱国主义,一个就是讲骨气、讲气节。换句话说,也就是在帝王将相的非正义的面前不低头;另一方面,在外敌的斧钺面前不低头,"威武不能屈"。 ——季羡林

关于爱国,季先生曾经说过:"我生平优点不多,但自谓爱国不敢后人。即使把我烧成了灰,我的每一粒灰也还会是爱国的。"他把祖国比喻成母亲,爱国须有"国",没有"国"就没有爱国主义。

季先生总说自己有两个母亲 一个是生他的母亲,一个是祖国母亲。在格丁根的日子,他的日记中思念祖国母亲,思念祖国的朋友,每日惶惶不可终日,看到天、地、湖泊、芦苇……都会回忆起母亲,思念母亲,梦里回到母亲的身边,对祖国母亲的思念,持续了整整11年,这才有了那篇著名的《寻梦》。

季先生所倡导的爱国是具体的,要以爱国主义的情操来推动奉献精神,以奉献的实际行动来表达爱国主义的情操。两者必须紧密结合,否则爱国主义就成为了空话,大话,而奉献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他对祖国、对生活过的地方有深深的热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季羡林先生一生都充满了对祖国、对故乡的深深的爱和感激。季羡林留德十年之后,第一次回到上海之时就跪吻脚下土地,说到"我的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季先生把爱国、孝亲、尊师、重友,八个字,四个行动,叫做“人生四要”,这八个字将人际关系囊括无余,而季先生题写“人生四要”赠送友人达100多次。季羡林在德国留学十年之后,放弃了剑桥大学的工作机会,放弃了与自己互有好感的年轻女子伊姆加德,毅然回到祖国,就是因为有深深地爱国情怀。




02季羡林先生的幽默情怀

素有"国学大师"之称的当代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不但学贯中西,而且是一位幽默的智者,他的幽默,体现在作品与为人处事上,幽默使作品更有情趣,也使他的人生更具光彩。我们现在天天说"幽默",甚至把"幽默"当作性格的优点。"幽默"就是季羡林的发明!他是中国第一个把英文Humor译为"幽默"的人,还公开把幽默纳入理论和实践。

能对"幽默"有这么深的研究,可知季羡林很幽默。他的幽默随着年岁渐长而越发显现,可以说是一个老顽童,95岁时,季羡林对来访者说:"我的身体还可以,唯一的变化就是头发没有了,真是无法无天。"此时季先生的头发并非完全脱尽,只是越来越稀而已。林青霞曾经去探望96岁的季羡林,大家问季羡林知不知道是谁,季羡林幽默地说了句"全世界都知道",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生活中的季羡林很幽默,他爱吃,涮羊肉是他的最爱,每次领到稿费,必会去东来顺吃涮羊肉,他觉得北平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在莫斯科餐厅一杯啤酒加一份冰淇淋,被好友听到,劝他以后千万别随便吃冰淇淋之类的东西,当心弄坏了肚子。季先生听后风趣地回答:"放心,我是属猪的,吃什么都没问题。"

季羡林的幽默,更多地出现在他饱经沧桑的晚年。在写《牛棚杂忆》时,许多地方都是用讽刺幽默的笔触来写。写建牛棚:"我们亲手把牛棚建成了,我们被'请君入瓮'了。"评论家菊影评价:"季老的幽默,是他人格山岩上开出的小花,一丛丛,一簇簇,虽不是漫山遍野,但足以显露生机与活泼。这是一种能给人力量与温暖感的幽默。"

季羡林的文学作品中,幽默随处可见,电话听到沈从文先生病危,他悲从中来,心血来潮,写悼文,自称写的倚马可待,情文并茂,然而几天后,有消息传来,沈先生出院回家,季先生"窃笑自己太性急,人还没去,就写悼文,实在是可笑";沈先生请吃饭,他称自己是"土包子";1946年回国后来带南京,居无定所,戏称自己"处境就像戏中的秦琼,琢磨的是怎样卖掉黄骠马"……正是因为这样的幽默,想得开,季先生才总称自己活在幸福中。


03季羡林先生善于捕捉细节,尤其对小人物的刻画描写,生动、有趣

季羡林笔下的人物个性鲜明,在《母与子》中,他描写了一个"干皱的面纹,霜白的乱发,眼睛因为流泪多了,镶着红肿的边,嘴憋了进去,一凹一凹地似乎说着什么"的老太太,同样的描写在文中出现多次,但丝毫不给人以重复、啰嗦的感觉,每一次的重复描写都使我们对人物的处境及感受有了新的看法。

《母与子》中的老太太,看似描写老太太,其实落笔点在于人物背后的寓意,老太太象征着天下千千万万盼儿归的母亲,盼出门求生的儿子衣锦还乡、盼当兵的孩子得胜归来、盼家庭团聚,每一笔都是对母亲深深地思念,寄托着母亲望眼欲穿盼儿归的景象。

《一花一世界-夜来香》中,季羡林看到王妈点着灯起来生炉子,冷风把她手吹得红萝卜似的开了裂,露出鲜红的肉来,永远忘不掉这两只有着鲜红裂口的手,还看到她的干瘪了的嘴并拢在一起,腮鼓着,似乎要有什么话从里面流了出来。《一花一世界-老人》中,描写老人白色稀疏的胡子,白色更稀疏的头发,夹着一张蝙蝠形的棕黑色的面孔,笔笔都是细腻的刻画,得以使这些人物鲜活地站在我们面前。

这些细腻的刻画功力深厚,正因为对生活的热爱,对细微事物的观察,才能把人物描写的如此生动有趣,有灵魂,每一个人物背后都有着独具匠心的寓意,这小人物看似平凡,看似普通,季先生的笔触笔笔动心,而世界就是由一个个平凡的小人物组成,大千世界,每个人都在艰难的活着。


04中国人都爱荷,季先生尤爱荷

"盛夏之时,炎热如燃,红花映日,绿叶接天,清香流溢,翠满尘寰,诚大千之盛景,乃宇宙之伟观。世人宁有不爱荷者乎?"这是季羡林先生《荷之韵》中的一句话,由此可见季先生对荷花有多偏爱与赞赏。

散文集中的《清塘荷韵》是季羡林先生于八十六岁高龄是时完成的一篇上乘佳作,他清新俊逸,脱尽浮华,行文平易晓畅,直白中蕴蓄着真理,情感朴素真挚。细细品读,如同品尝陈年佳酿,芳香四溢,韵味悠长,让人久久回味,令人叹服。

季先生居住的北大朗润园公寓前有这么一湖荷花,每逢盛夏,成为燕园一大风景,这是他亲手种植的闻名中外的"季荷",同时也是散文《清塘荷韵》的创作灵感来源。这是季先生对生命积极态度的写照,池塘的荷花从有到无,又从无到有,耐心的长久的期待中,季先生对于生命的向往跃然于笔下。

中国人没有不爱荷花的,季先生尤爱荷。每次看到或想到没有荷花的池塘,他总觉得是一块心病,看着朗润园空空的池塘,总想种点什么,找来洪湖的几颗莲子投入池塘中,盼望着能够小荷长出尖角。一年、两年、三年……季先生耐心地等待着,终于,池塘里长出了成片的荷叶。

由荷叶联想到人,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

季羡爱国、幽默、爱荷,也爱猫。丰子恺、钱钟书、老舍、梁实秋、冰心……都喜欢猫,季羡林家里养了二十多只猫,他不仅有许多与猫的合影,还留下了许多写猫的文字。季羡林如此爱猫,大概源于他在《老猫》中说的:"同它们在一起,我心里感到怡然,坦然,安然,欣然;不像同人在一起那样,应对进退、谨小慎微,斟酌词句、保持距离,感到异常地别扭。"在人生的道路上,所有人都是孤独的旅客,会遇见许多匆忙的过客,会拥有一段较长的陪伴,陪伴的对象,可能是家人,可能是朋友。对季羡林而言,就是晚年把孤独的慰藉放在了猫上。


每每读季先生的散文,总觉淳朴、恬淡、本色、天然,看似简单平易,却秀色内涵,具备了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炙热的人文情怀,有趣、有情、有韵、有味,在当代散文家中别具一格。

我真觉得,大自然特别可爱,生命特别可爱,人类特别可爱,一切有生无生之物特别可爱,祖国特别可爱,宇宙万物无有不可爱者,欢喜充满了大千世界。---季羡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