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合称“三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农历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
农历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祭祀先人;
农历十月十五日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01
历史渊源
中元节,可以说是佛教、道教与世俗的融合。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时祭,以及与之相关的祖灵崇拜。
古时由于生产能力与认识水平有限,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秋尝”在其中十分重要。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举行向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把时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后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秋尝”祭祖的活动,先秦时代已有之,起先是天子诸侯的事,然后自上而下影响到民间。
起初,“秋尝”的日期并不确定,后来逐渐固定在七月十五前后,一般是立秋后第一个月圆的望日,秋气新来的阴盛之时。
02
各地习俗
祭 祖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与祈祷。放河灯,尤数黄河里放灯壮观。
面 塑
七月十五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
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
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
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
做茄饼
民间认为,茄饼可以成为已故祖先的干粮。
每到中元节这天,老南京人家家户户做茄饼,也就是把新鲜茄子切成丝,和上面粉,用油煎炸。其实,茄饼如今已是一道再寻常不过的家常菜,想吃的话随时可以做一盘解解馋。
祈丰收
中元节施祭与祈望丰收又常联系在一起。
施孤之夜,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
中元节习俗,剔除掉一些迷信色彩,会发现其中蕴藏的东西。
那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对祖先的尊敬,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对传统美德“孝”的执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03
中元节祭扫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火灾。
提示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 在山上祭扫时,严禁动用明火、吸烟、烧香烛、烧纸钱、燃放鞭炮,防止山火。还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大风天气不适合烧纸,因为风会吹起烧纸,成为流动的火源,上山祭祀尽量避免选择下午时间,13时至16时是火灾易发时段,一旦起火烟尘大,能见度低,会给扑救带来难度。
2 、如需烧纸,应选择避风处,同时远离绿化带、燃气管道、高压线、汽车、化粪池及工地、工棚等易燃易爆处,在事先圈定好的阻燃围栏、挖好的深坑或自带的桶、盆中进行。待烧纸完毕,应用灭火器具、水或土将灰烬彻底熄灭,并观察一段时间,确保不会死灰复燃再走开。
3、 在驾车祭祀的过程中,不要将车辆停放在道路两旁占用消防车道,应该将车辆停放在指定停车位上,以免发生火灾后影响消防车救援。
4 、在祭扫期间,破除扫墓烧纸钱燃鞭炮习俗,选择献花祭拜、上网祭奠等文明祭祀,用健康安全的方式来寄托对先人的哀思。
5 、祭扫人员要掌握自救逃生知识,一旦发生火情,及时拨打119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