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
画家简介:
文森特·威廉·梵高(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是继伦勃朗之后被认为是荷兰最伟大的画家。
他吸收了印象派的精髓,却反对印象派纯客观理性的描绘,提倡事物的实质和象征意念,是现代艺术最重要的先驱。
梵高27岁时才开始绘画,在短短十年间,绘画了800多幅油画及同等数目的素描,却几乎从未能觅得买家,只能长期依赖弟弟经济上和精神上的支持,但在死后,他的每幅画都成为传世经典,价值上升百万倍。
他的一生,就正如毕加索所说:
『这人如不是一位疯子,就是我们当中最出色的。』
割掉耳朵后的自画像
名称:《割掉耳朵后的自画像》
时间:1888年
类型:布上油画
尺寸:纵51×横45厘米
收藏:私人藏
解析:这幅作于1888年2 月的《割掉耳朵后的自画像》,是给后人留下的第一幅展现梵高当时在阿尔勒的精神状态的自画像。
画家有一个高高的向上斜的前额、一个强有力的鹰勾鼻子、三角形不对称的脸孔和那突出的颧骨、下陷的双颊,他的形象给人以极其深刻印象。
梵高的自画像,往往成为对画家心理探索的佐证,是画家性格特征的一面镜子。画家在描绘自己时,敢于剖析,毫不掩饰地揭示出他性格中最令人感到意外,却又是最为动人的一面。
此幅肖像作于他的“割耳朵事件”发生一个多月之后。此刻,画家已找到了他内心的自我平衡。
收获的景象
名称:《收获的景象》
类型:布面油画
时间:1888年
解析:梵高于1888年2月离开巴黎来到阿尔勒,并很快爱上了这儿。猛烈的阳光和刺目的麦田使他 “疯狂”。创作进入了高峰。虽受法国印象派和日本浮世绘影响。但他的作品已极具个性,这源自其独特的视角和敏感的性格。
他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他不满足于只是理性的 “模仿事物的外部形象”,而要借助绘画 “表达艺术家的主观见解和情感,使作品具有个性和独特的风格”。
这幅画采用较传统的写实风格,整个画面笼罩在暖色调中。远景的处理,使得画面产生平远的效果。
梵高以精确的用色和几何图形似的构图,赋予画面以令人难以置信的纵深感,把我们的视线从前景一步步引遥远的天际。
这幅作品再次显示了色彩的和谐——前景呈赭石和橘黄色,中景穿插着几簇绿色矮树丛和一片金黄色的田野,远处露出青山蓝天。黄色田野中,蓝色的手推车和红色的铧犁格外醒目。
梵高为创作这幅油画,共画了四张习作,它们的构图大致相似,手推车始终位于画面中央。
为了使作品产生纵深感,给人以从高视点远望景色的印象,梵高让天空只占画幅的六分之一。蓝色手推车构成画面的焦点,位于画面正中央。
十五朵向日葵
名称:《十五朵向日葵》
时间:1888
类型:布上油画
尺寸:纵100×横76厘米
收藏:东京安田·葛西艺术博物馆藏
解析:用简练的笔法表现出植物形貌,充满了律动感及生命力。整幅画仍维持一贯的黄色调,只是较为明亮。这幅画被认为是梵高在黄房子里面的最后一幅大型《向日葵》。
在这幅作品中,再也看不到自画像里那种短促而笔触,在这里,他的笔触坚实有力,大胆恣肆,把向日葵绚丽的光泽、饱满的轮廓描绘得淋漓尽致。
他大胆地使用最强烈的色彩,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岁月将使它们变得暗淡,甚至过于暗淡。"尽管采取了种种保护措施,这些色彩仍然消褪了原有的光泽。
《向日葵》打破陈规,强烈的对比颜色和厚重的色块结合得天衣无缝,更创造出新的对比色系,对往后的艺术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此画以黄色和橙色为主调,用绿色和蓝色的细腻笔触勾勒出花瓣和花茎,签名和一朵花的中心也使用了蓝色。籽粒上的浓重色点具有醒目的效果,纤细的笔触力图表现花盘的饱满和纹理的婀娜感觉。
鸢尾花
名称:《鸢尾花》
类型:油画
时间:1889
收藏:美国,加州,保罗盖兹美术馆内藏
解析:画面被一片蓝色占去了大半,浅如海蓝,深似墨团——难以揣度的愁楚与痛苦的凝结。连花叶也绿中偏蓝。那忧郁的蓝色属于他,伴着生命而来。
构图上,鸢尾花的整体造型 “内倾”,与左上角的一簇野菊呼应。野菊的赭红,与土壤色系相谐。
赭红与蓝——一种躁动的情绪总在对话忧郁的述说。二者相接处,有一白色的鸢尾花,朵大,茎长,花蕊正对前方,成为画面的亮点。只是在一片一簇中显得突兀——特立独行孤傲的身影,彷徨于躁动和忧郁而前方没有路。
这便是1889年5月间的梵.高,他将心魂留在了画上。
麦田群鸦
名称:《麦田群鸦》
类型:油画
收藏:梵高博物馆藏
时间:1890
解析:《麦田群鸦》是梵高临死前的几幅作品之一,描绘的是法国瓦兹河上奥维尔镇周围乡下麦田的情景。
在这幅画上仍然有着人们熟悉的他那特有的金黄色,但它却充满不安和阴郁感,乌云密布的沉沉蓝天,死死压住金黄色的麦田,沉重得叫人透不过气来,空气似乎也凝固了,一群凌乱低飞的乌鸦、波动起伏的地平线和狂暴跳动的激荡笔触更增加了压迫感、反抗感和不安感。
画面极度骚动,绿色的小路在黄色麦田中深入远方,这更增添了不安和激奋情绪。也许这幅画是作者在极力表达内心的孤独与压抑,就如画面上的麦田别乌鸦压住的感觉,金黄色的麦田表现出勃勃的生机,亦如作者内心生的欲望。
看到这幅画给人以震撼的感受,它在表达着一种思想,也在宣泄着这种悲剧的情感。
星空
民称:《星空》
时间:1890年6月
类型:油画
尺寸:73.7厘米X92.1厘米
收藏: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解析:作为表现性的后印象主义画家梵高的作品,这幅画有很强的笔触。油画中的主色调蓝色代表不开心、阴沉的感觉。很粗的笔触代表忧愁。
画中景象是一个望出窗外的景象。画中的树是柏树,但画得像黑色火舌一般,直上云端,令人有不安之感。天空的纹理像涡状星系,并伴随众多星点,而月亮则是以昏黄的月蚀形式出现。
整幅画中,底部的村落是以平直、粗短的线条绘画,表现出一种宁静;但与上部粗犷弯曲的线条却产生强烈的对比,在这种高度夸张变形和强烈视觉对比中体现出了画家躁动不安的情感和迷幻的意象世界。
梵高生前非常欣赏日本浮世绘《冨岳三十六景》中的《神奈川冲浪里》,而《星夜》(《星空》、又名《星光灿烂的夜空》)中天空的涡状星云画风被认为参考并融入了《神奈川冲浪里》的元素。
罗纳河上的星夜
名称:罗纳河上的星夜(星空)
类型:油画
收藏:奥塞美术馆
时间:1888
解析:这幅《罗纳河上的星夜》中,星星和天空悬在上面,城中的煤气灯闪着金黄色的光亮,倒映在河中。
他将这夜的瞬间转化为自己长久以来的信念:人间和天堂的边界消弭不见。
阿尔勒缩减为细长的一条,几乎无法隔开缓缓拍打的水面和星空。一对中年夫妻,手挽手,全神贯注,望向天际,就像他笔下的播种者,似乎在水面行走,并要进入奇迹的核心,在无限的门口拥抱。
梵高和他们一起,和那天空一起,到达了自己惊人的想象:他们感受到的,就是我们应该看到的。我们看到的,是令他们心醉神迷的景象,捕捉下这景象的,不是平淡无奇的人物描画,而是完全无法用言语形容、无法测量的感官陶醉。
正像梵高自己说的,他希望自己可以捕捉我们心灵的丰富与完全;最终,他做到了。可梵高还是要对付自己脑海中的喧嚣。
夜晚露天咖啡座
名称:《夜晚露天咖啡座》
时间:1888
类型:布上油画
尺寸:纵81×横65.5厘米
收藏:奥特洛克洛勒-穆尔博物馆藏
解析:梵高经常在晚上光顾离他住所不远的咖啡馆。咖啡馆的耀眼灯光和布满天空的星辰,激发了他作画的热情。
他在这幅画上,用黄和蓝来表现一种独特感受。画中被灯光照成黄色的咖啡座和蓝色星空的对比,使整幅画显得很美,洋溢着一种平和的诗意。
梵高曾说:“对我来说,晚上看来比白天更有活力,更有丰富的色彩,晚上作画,看天上有闪烁的星星,地面有灯光,是一幅很美的与安详的作品。”
夜晚露天咖啡座 素描手稿
梵高自5月到9月18日借住的兰卡萨尔咖啡馆,由于通宵营业,因而被称之为"夜间的咖啡馆"。他曾用两个通宵画了一幅咖啡馆室内的作品,《夜间的咖啡馆》是同期的作品。
他时常觉得夜间比白天更充满了生气蓬勃的色彩,所以几度跑到户外云画星星。画中,在煤气灯照耀下的橘黄色的天蓬,与深蓝色的星空形成同形逆向的对比,好像在暗示着希望与悔恨、幻想与豪放的复杂心态。
梵高已慢慢地在画面上显露出他那种繁杂而不安、彷徨而紧张的精神状况。
唐基老爹
名称:《唐基老爹》
时间:1887——1888
类型:布上油画
收藏:巴黎罗丹美术馆
解析:这是巴黎时期末的作品。关于唐基老爹的肖像画,除此之外尚有两幅,其中的一幅是在同一时期画的,有同样的姿势,相似的背景; 而稍后所画的另一幅唐基老爹,使用深蓝与红褐色,背景的浮世绘配置方法跟这一幅也不同,整个的感觉更为强烈(尤其是色调和彩度)。
这幅画的构图较有统一感,与浮世绘的柔和调子和下端的装饰图案非常调和。
唐基老爹是当时蒙马特的小画具商,他的性格亲切而温和,对于未成名的画家常加以关照,他的店时常成为印象派画家停留的所在,包括毕沙罗、塞尚和高更也常在他的店里出现,唐基老爹在店内也悬挂了梵高的画。
《唐基老爹》肖像的背景上所看到的临摹画中,右上为广重的《名胜江户百景》,右下为英泉的《花魁图》,中央为北斋的《红富士》,左上是广重的《飞鸟山暮雪》,左中是丰国的《歌舞剧演员图》。
杏花
名称:杏花
类型:油画
时间:1890
解析:《杏花》是梵·高在圣雷米精神病院接受治疗期间所创作的,时间是1890年,那是他人生的最后一年。《杏花》是帆布油彩画,高73.5厘米,宽92厘米,现存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中。
梵高把《杏花》作为一件礼物,送给刚刚出生的侄子文森特·威勒姆,也就是他的弟弟西奥与妻子乔安娜·邦格尔的儿子。
画中描绘的是杏树的一个分叉,白色的花瓣尤如珍珠般闪亮,蓝色的天空衬出它的轮廓,留下绿松色的阴影。梵高用杏树的花枝作为生命的象征体,这是因为杏花是最早开放的植物之一,通常在2月早春时节,尤其是阳光充沛的法国南部。
嘉舍医生的画像
名称:《嘉舍医生的画像》(第一版本)
类型:油画
收藏:私人收藏
时间:1890
解析:《嘉舍医生的画像》是荷兰后期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高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绘于1890年,当时他已住进精神病院接受保罗·嘉舍医生的治疗。
1990年5月15日,此画以8250万美金创下有史以来艺术品拍卖最高价格。此画有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现私人收藏;第二个版本的目前存放在巴黎的奥塞美术馆中。
嘉舍医生的画像(第二版本) 奥塞美术馆藏 1890
嘉舍医生生于1828年, 死于1909年, 是一位精神科医生, 与许多印象派画家有交情, 他自己也作画, 并收集许多美术品, 尤其是印象派作品。
梵高在信中记述他们初次见面的情形, 说他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印象。以嘉舍医生为模特儿的肖像画, 有油画两张, 版画一张。
关于这一幅画, 梵高认为与他在圣-雷米时期所画的自画像同调, 而弯曲螺旋式的线条, 则与阿尔时期的肖像画中单纯化色面可视为一体, 背景、笔触方向、色彩的装饰与转调等等一切形体的要素, 都凝聚其间,完美体现嘉舍医生沉郁、心烦的情绪。
在梵高短暂而绚丽的生命历程里,他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一,正如他所说就是:
“生活对我来说一次艰难的航行,但是我又怎么会知道潮水会不会上涨,及至淹没嘴唇,甚至会涨得更高呢?但我将奋斗,我将生活得有价值,我将努力战胜,并赢得生活”。
梵高是平凡的人,但是他却用他的不平凡创造了最好的作品。他用灵魂赋予,用生命创作,这就是梵高,伟大而传奇的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