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丁克家庭
丁克或丁克家庭,指的是那些具有生育能力而选择不生育的家庭,除了主动不生育,也可能是主观或客观原因而被动选择不生育人群。丁克的英文全称是:Double Income No Kids,缩写DINK. 中文全称:双薪无子女家庭。
社会学家李银河认为,“丁克”一词在引入到中国后,其概念已经本土化,不再局限于已婚夫妇,也包括没有生孩意愿的未婚群体——这点可从当前的丁克实践得以佐证,网络上的丁克社区汇聚了大量已婚、离异和未婚人群,他们共同的核心标签就是“不想要孩子”。所以,现在有了丁克男,丁克女之称。而且,丁克家庭通常具有高素质、高学历、高收入等基本特征。
丁克一族主观上对自己丁克身份是接纳和认可的,即他们认为丁克是一种生活方式——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而现实生活中,也正是这些认可自己是丁克角色的群体,能够较好坚持自己的选择,并经营与享受自己的丁克生活。
丁克的产生
丁克家庭生活模式,上个世纪60年代,就流行于欧美,80年代悄悄地叩开了中国的大门,九十年代开始流行起来。研究发现并认为,欧美丁克一族的出现是社会分工和工业化的必然结果,由此产生了大批自愿不生育人群,主要以追求自由的生活方式为目的,并且呈愈来愈多的趋势。例如,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公布的年 度分析报告表明,早在1993年美国有6 180万个家庭,其中就有3 480万家庭无子女,即占51%,丁克家庭已超过家庭总数的一半以上。
而国内的丁克一族的出现,根据我国极少的研究发现,有几个主要的原因:90年代初的调查发现丁克们不要孩子的首要原因是对中国人口膨胀的担忧,十几年后丁克们更多地强调是受养孩子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投入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丁克夫妇更倾向于过有质量的、自由自在的“两人世界”生活。据统计,2002年,上海的丁克家庭占家庭总数的12%,其他几个一线大城市这个比例约10%,而且呈增长趋势。最近看到有消息称,我国丁克家庭已破60万。当然,这个数目在全国家庭总数(4.94亿)的占比还是很小的。
中国传统观念认为,传宗接代是婚姻的主要目 的,并且崇尚多子多孙的大家族。随着社会的变迁, 丁克家庭这种新型家庭模式开始出现在中国的大、 中城市,这无疑是对传统观念的一次巨大的冲击,它挑战了原有的家庭模式,并作为一种新的选择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当前的现实是,根据二胎政策最新消息,十三五计生规划已经出炉。一头是国家二胎政策全面开放,但同时在另一头是丁克家庭也越来越多,成为社会热点。
据调查,“丁克”家庭在80年代之后才在中国逐渐增加,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其社会经济地位、教育程度及家庭社会地位都远远高于一般居民。丁克一族通常有以下共识:
1. 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内得到有效的发挥,充分实现自我价值。
2. “丁克”家庭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摈弃了中国人忍辱负重、无条件地为后代作牺牲的传统生活模式,更看重自身的快乐。
3. 一部分人是受到过去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对国家人口问题的忧虑,抱有对当时国策的支持,而成为了丁克家庭。
国外的丁克组织
在国外,美国的自愿不育族早就成立了自己的协会——“全国不育协会”和“人口零增长协会”,英国已出现了不生养孩子的团体(该团体要求政府在工作和生活中给予“没有孩子”的夫妇更好的待遇),“孩子放一边”协会(英国不生育孩子协会),另外一些丁克族成立了“全英无后组织”,这个组织的主要目的是对徘徊在十字路口的人,提供生与不生的优缺点,以作为最后决定的参考。
丁克的利弊
可以从家庭与社会两个方面来讲。
一、对家庭而言
有的一面利:
丁克家庭意味着拥有:
1. 更多自由。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追求自己的职业生涯和事业发展。
2. 更小经济压力。可以大大减轻巨额的子女养育和教育的财务负担。可以更充分的享受二人世界和舒适的生活。
3. 更少的束缚与压力。由于没有子女,可以降低婚姻和家庭对自己的束缚力和压力,活得更加自由自在。
4. 免除了对后代的担忧。免去了因担心由于自己能力的不足,而导致下一代无法健康成长或无法获得成功的忧虑。
对家庭的弊端:
1.体会不到完整家庭的天伦之乐,享受不到付出的乐趣和崇高,体会不到为了孩子的付出使自己的生命延续的喜悦。
2. 不利于婚姻的牢固。共同的孩子往往是夫妻长久婚姻的基础。
3. 越老越寂寞。老了之后,可能会独自面临无人养老的困景和孤独。
二、对于社会而言
有利的一面包括:
1. 顺应家庭结构多样化和小型化的发展趋势。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是家庭结构多样化和小型化。丁克家庭的二人结构使家庭的小型化趋势更加明显。同时, 家庭结构的小型化也避免了传统的家族矛盾。
2. 反映了妇女的社会地位的提高。丁克家庭的出现,表明了妇女作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决定自己的命运、选择不生育。丁克家庭少了亲子关系的束缚,家务劳动大大减少,使妇女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和旺盛的精力投入到社会工作中去,为争取较高的社会地位创造条件。
3. 缓解了人口压力。丁克家庭的不育行为抑 制了中国人口数量的膨胀,在一定程度上响应了国家计划生育的号召,为人口控制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对社会不利的一面:
1. 丧失了家庭部分功能。丁克家庭使家庭的生育功能丧失了,没有承担起人口生产和再生产的责任。这种家庭数量多了,会影响人口的增殖与人种的延续。
2.人口逆淘汰。丁克家庭中夫妻的文化水平程度普遍较高,但他们却选择了不生育。这样被淘汰出局的不是素质低而是素质高的人,从而使社会可能出现人口逆淘汰问题。
3.家庭稳定的重大隐患。一个核心家庭中,丈夫、妻 子、孩子三个人的情感互动可以消减矛盾,有利于婚姻的稳定。孩子在家庭中充当了安全阀的作用。缺少孩子的丁克家庭结构会使夫妻少了一根感情维系的纽带,有了矛盾的夫妻比较容易出现离婚的结局,从而影响家庭稳定。
理性看待丁克家庭
首先,从丁克家庭产生的社会根源来看,它 的出现具有历史的必然性。无论是世界上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都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它并不是社会的病态现象,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其次,丁克家庭并非主流家庭模式,如前所述,它在中国的家庭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因此,它的负面影响不会很大。
再次,决定是否生育,属于夫妻双方的基本人权,应该得到保护,任何人没有权利横加干涉。现代文明的社会,人们应当享有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
总之,丁克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虽然与当下国家鼓励生二胎、三胎的政策似乎有些相左,但并非“洪水猛兽”。我们应该看到丁克家庭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文化、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家庭生活方式。但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的毁灭和终结。因此,我们无需评判丁克家庭的是非对错,它作为一种与传统文化相悖的现代产物不会完全取代和终结传统家庭模式,而是与它们长期共存。这也是社会因文明进步而更具包容性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