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朱姓的氏族图腾
在远古蒙昧的原始社会时代,在我国中原地区,有一支崇拜赤心木(朱木) 的氏族。他们以朱木作为本氏族的图腾和族徽,以便与其他氏族群体相区别。进入文字时代后,他们便将自己的血缘群体名称写成“朱”。因此说,朱姓起源于 “朱木”图腾氏族。
“朱”字的原始含义是指赤心木
在现代汉语中,“朱”字的含义是“红色”,而“朱”字最原始的含义是赤心木。《说文解字》(许慎著)这部世界上最古老的汉语字典写道:“朱,赤心木, 松柏属。从木,一在其中。”原来,“朱”字的原始意义并非红色,而是指一种树 心为红色的树木。古文字学家解释说,“朱”字是“合体指事”字,兼有象形和 指事的特点,由“木”和“一”两个构件组成。“木”象树木之形,“一”是一个 指示性符号,原本写成一个圆心“•”的形状,标在木中间,象征树心。但“•” 标在“木”中难于显示其象,故以“一”横识之,以“一”代“.”。写成
这便是“朱”字的原始含义——赤心木。
朱姓为什么会崇拜“朱木”,把“朱木”作为本氏族的图腾和族徽呢?所谓图腾,是远古的先民们以某种动物或植物作为氏族群体的神圣象征,并认为全体氏族成员都受这种圣物庇佑,都是这种圣物(图腾)的后裔。古老的朱姓的形成,就是这种图腾崇拜的结果。有一支血缘氏族群体,对他们周围的赤心木产生了神秘而深厚的特殊情感。他们把这种赤心木叫做朱木。在那钻木取火的原始时代,或许认为这种松柏类的朱木较易生火,又能较长时间地保留火种,或许是赞慕它赤红的颜色,因而对它产生了特殊情感,于是这个氏族便把它作为本氏族的神圣物而崇拜起来,并认为自己得益于这种神圣的朱木。于是,“朱木”便成为这个氏族的图腾和徽志。这个氏族便把自己称为“朱”氏族。久而久之,得到了其他氏族的普遍认同。
据载,朱氏有一支先民生活在东夷(今山东),他们崇拜蜘蛛,把蜘蛛作为氏族图腾,而称本氏族为“邾”为什么会崇拜蜘蛛呢?人们普遍认同“感恩说”。邾人因感激蜘蛛而崇拜蜘蛛。东晋葛洪所著的《抱朴子•对俗篇》中云:“太昊师蜘蛛而结网。”太昊,就是中华民共祖伏羲,全称太昊伏羲氏。东夷是他当年治理的区域和活动的地带。他观察蜘蛛结网而模仿用绳子结网,用于捕鱼、狩猎,给人们补充了食物,渡过了难关。他们认为蜘蛛是救世主,在危难之时前来点化。蜘蛛对他们有救命的大恩大德,因而他们感激蜘蛛,崇拜蜘蛛,把蜘蛛作为本氏族的图腾。这个氏族便是东夷的邾氏族。
朱姓氏族是崇拜“朱木”和“蜘蛛”的氏族,有了文字以后,他们便把自己氏族的徽志写作“朱”。今天见于史书、谱志的朱氏图腾是左为“朱木”,右为“蜘蛛”。
在中国的姓氏演变过程之中,同样经历了原始母系社会随母定姓时期;经历了原始父系社会及奴隶社会的姓氏分离时期。在这两个时期中,不仅产生了血统朱姓族,而且也产生了“同氏不同姓”的一些氏族。以致步入封建社会时,由于社会的变革和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姓氏合二为一,并且不断熔化其他姓氏,因而由不同源头汇合而成的庞大的朱姓氏族产生了。
下面是朱姓几支不同源头的起源始祖
当我们按照上古史的演进轨迹去探索朱氏族时,我们发现了文献所记的最早朱地是古朱襄氏所居的朱。《路史·后纪》记载:“朱襄氏都于朱”。这里的“朱”地,典籍又写作“株”,《后汉书·郡国志》因此有“陈有株邑,盖朱襄之地”的记载。古陈国地,就在今河南淮阳一带,淮阳北柘城县有一座“朱襄氏墓”,相传久远。可见,朱襄氏应是最古老的崇拜赤心木,居于朱地的朱氏族成员。
传说朱襄氏最初是一个原始社会末期的一个部落酋长,后为古天子伏羲的大臣,是中国象形书契文字的发明创造者之一。伏羲去世后,他继任天子。当时气候不调,朱襄氏命臣下士达制作五弦瑟,以琴招阴气,才使阴阳调和,风调雨顺,人民安康。由于朱襄氏的杰出成就,人们便以朱襄之名来指称他所在的整个朱氏族。因此,就像轩辕、祝融、伏羲、神农一样,朱襄在远古时代既是人名又是氏族名,因而有的记载说朱襄氏是伏羲时人,《遁甲开山图》又说,他是伏羲、女娲之后的第14任“天子”。朱襄氏的部分后裔便以朱为姓,成为后世朱姓中最古老的一支。
丹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圣人和贤君尧的嫡嗣长子,姓祁,名朱。他的事迹见载于《尚书》、《庄子》、《山海经》等书。这些典籍有两种不同的记载。《尚书》上说他是一个荒淫贪逸,不仁不义的人。据说尧帝时洪水泛滥,人们以舟代车,但洪水退后,丹朱仍乘坐木船让人推着玩。因而没取得尧帝的信任,不仅没传位给他,还把他放逐到南方的丹水流域(今河南淅川县一带)去做诸侯。另一种说法是,丹朱是一个极具智慧的人。他酷好下围棋,不大理会政事,当时正值氏族社会即将瓦解,以舜和益为首的东夷和其他氏族部落,正欲篡夺尧的帝位。于是,舜便在尧的面前诽谤丹朱,挑拨其父子关系,并把丹朱派到较远的南边丹水流域做诸侯。丹朱本名朱,因封于丹水,故号丹朱。
后来,舜把尧囚禁起来,逼尧让位,篡夺了尧的帝位。丹朱闻信,便联合南方的苗蛮起兵,反对舜继位。舜竟借尧之名,率中原之兵挥师南下,与丹朱、三苗联兵大战于丹水,结果丹朱及三苗势力被消灭,丹朱在丹水之战中阵亡,被葬在相州永定县东丹朱陵(今河南安阳东)。丹朱死后,其族人为逃避迫害而四处奔逃,有迁到河北、山东、湖南等地者,也有一部分留居河南,其后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数支,如房氏、傅氏,另有一支丹朱的后裔则以始祖之名“朱“为氏,成为后世朱姓中的重要一支——祁姓朱氏。丹朱后裔朱姓成员,有一支向我国西南迁徙,先秦时主要分布在所谓苍梧之野(今湘西南宁远九嶷山一带)。丹朱这一支祁姓朱氏的生命力较强,他们在强存弱亡的社会进化演变中顽强地生存下来,成为今日朱姓大家族中的一支,祁姓朱氏在隋唐时期还发展成沛国郡的望族,实属不易。
朱虎,又名伯虎,据文献记载,朱虎是帝喾高辛氏部落中一支氏族的首领,属于当时的八大才子,即所谓“八元”之一。大概朱虎即朱氏族的酋长,在帝喾时率本氏族加入以高辛氏为核心的中原部落联盟,并成为帝喾的大臣。但在尧继帝喾为天子后,朱虎隐逸山林,未受重用。到舜继承尧位之后,起用大批元老旧臣,朱虎又复出而重为大臣。《尚书·舜典》曾记载:舜帝任命伯益(即后来秦国嬴姓的始祖)为虞官,负责管理山泽草木鸟兽之事,又让朱虎和熊罴辅助他,当伯益的顾问。朱虎一族从此再度发达。朱虎的后裔源远流长,成为今日朱姓大家族中最古老的一支。
朱虎后裔的这一支朱姓,在中古以前曾产生过一批杰出人物,拥有一段较辉煌显盛的历史。它的最早的名人当推朱张。朱张姓朱,名张,字子弓,传说是西周时期一位著名的隐士。他的事迹今天虽已不可稽考,但在先秦时期却英名传遍华夏。故孔子把他列入七大逸民,而荀子把他比作孔子,可见其名声之大。此外,据有的氏书记载,齐国的朱毛、魏国人朱亥、汉代中邑侯朱进、鄢陵侯朱濞等,据说都是朱虎的后裔。
微子启是商纣王的庶兄,子姓。周武王灭商后,实行“兴灭国、继绝世”的政策,把微子启封到今河南商丘一带建立宋国,以奉成汤之祀。最早记载朱姓为微子启之后的是东汉大学者蔡邕,他在《朱公叔鼎铭》中说:子姓朱氏的开姓始祖,是商王帝乙之孙、宋开国祖微子启之子,姓子名朱,史称公子朱。公子朱的子孙,以祖先名字为氏,此即后世子姓朱氏的来历。
但关于子姓朱氏的发源,在姓氏学界又流传着另一种说法。认为并非公子朱之后以名为氏,而是春秋时期宋国的一支王族后裔,因避难改姓,易宋为朱氏。此说最早的记载见于东汉人刘珍的《东观汉记》。书中说:“(朱)晖之先宋微子之后也,以国氏姓。周衰,诸侯灭宋,奔砀,易姓为朱”。意思是宋微子的后人有一支以国名宋字为姓,春秋时宋国灭亡后,这支宋姓王族逃到砀山(今江苏砀山县),改姓朱。这一说法还得到许多氏学经典的认同,如王应麟《姓氏急就篇》、张澍《姓氏寻源》,都从其说。
子姓朱氏到底是由宋改姓为朱,还是以公子朱之名为氏,抑或本有两支,已难以考究,但微子启的后代有朱氏,则为所有诸家所认同。这支子姓朱氏,发源于宋国,后迁徙于安徽砀山县,然后再迁徙于河南宛县。一说自宋国迁至沛国郡相县,再自沛迁南阳宛县。到两汉时期,宛县朱氏显赫一时,并产生了尚书令朱晖、尚书朱穆祖孙等著名人物。此后经久不衰,直到唐、宋时,南阳一直都是朱姓著名的郡望。
朱姓主体源出邾国,其始祖为曹侠(又称邾侠),也就是历史上所称的曹姓朱氏。
曹侠以国为姓称“邾"姓
曹侠,邾国第一代君主,封国以后,以国为姓,自名邾侠,世称邾国公。这是公元前11世纪中期的事。其后代子孙去“阝”而为朱姓。这是公元前5世纪后期的事。曹侠被“曹姓朱氏”后代公认为大始祖,见于朱氏各谱牒之中,是朱氏族所有原始始祖中最突出最重要的一位。他的后裔占整个朱姓族人的绝大多数,成为朱姓的主体。从古到今,朱姓族的伟人、帝王、将相、公侯、文武魁星、科学家等大批优秀之士、民族精英,多数出于“曹姓朱氏”这一脉。
“曹姓朱氏”得姓始祖邾(朱)夷鸿
邾夷鸿,系邾国开国之君曹侠(邾侠)的17世孙邾隐公之孙。初为邾隐公的大夫,封于茅邑(今山东金乡县西40里),故史称茅成子,又叫茅夷鸿。邾夷鸿所处的时代,正是东周春秋末战国初,各诸侯互相争斗,六国先后称霸,欺侮吞并弱小的诸侯国。邾国是个小国,在大国夹缝中求生存,随时都有被大国吞并的危险。特别是鲁国,对邾国虎视眈眈。
夷鸿身为邾国王族成员,非常关心国家的兴亡命运,他主张借吴国势力来遏止鲁国的侵略,可是隐公没接受他的建议,不同意到吴国请兵,自己又不设防。结果鲁国大军挥戈南下,直逼邾国都门。朱隐公这位昏庸亡国之君再次拒绝夷鸿到吴国借兵的建议。自己仍沉醉于歌舞酒色之中。夷鸿眼见邾国将亡,毅然宣布自己的封地茅邑独立。即时,鲁国大军攻占了邾国都城,俘虏了朱隐公。邾人纷纷逃离。眼见国家灭亡,国君被俘,未免生灵涂炭,夷鸿带着重礼到吴国请兵。吴国攻鲁救邾,迫使鲁国从邾国撤军,并于两年后释放了朱隐公。邾隐公放归邾国后,为复位又与儿子邾桓公争斗,结果邾桓公逃亡到越国。邾夷鸿目睹父亲与祖父争夺王位,痛心至极。后来邾隐公再次成为越国的阶下囚。
邾夷鸿极度失望,为了逃避邾国灭亡后灭族的劫难,使先祖邾侠开创的邾国一脉后继有人,毅然决然地抛官弃爵,最后带领家室离开他的封地茅邑,向西南方向逃去,在沛邑(今江苏沛县)隐居起来,并将全家改姓,去掉了右“阝”旁为姓朱,表示丢掉了“邑”的朱人,将亡国的耻辱和伤痛烙歸在自己的血缘徽志上,隐含着朱氏族人忍辱负重而又坚毅顽强精神。正是这种精神造就了朱氏历史上的显赫与辉煌。由于邾夷鸿的救国功绩和保住“曹姓邾氏”二脉香火的功劳,因此,朱氏族后人尊他为朱氏的肇姓大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