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逃逸行为一经实施,即告成立。即便肇事人逃离事故现场不远或不久,被交警追获或者被其他人拦截、扭送,均不影响“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
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负有救助义务的人未履行救助义务,致使受害人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因此,交通肇事后逃逸并没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只要当事人未履行救助义务或逃离事故现场,即构成交通肇事逃逸。
建议:
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应当立即报警并保护现场,以便警方及时收集证据和进行责任划分。
如果当事人未在事故现场报警,事后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应当在提出请求后十日内提供交通事故证据。
肇事者应积极履行救助义务,如拦截车辆、将被害人送往医院并立即报案,即使离开了肇事现场,但只要是为了积极履行救助义务,则不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