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罗源圣水寺简介分享

日期:2024-12-22 10:05:28

圣水寺位于罗源县城的南郊的莲花山半山腰,因山上流泉清洌甘醇,如同“圣水”可医病而得名。圣泉寺始建于宋绍圣三年(1096年),后几经修葺,现存的是明万历年间以后历代修建的建筑。寺进深三楹,依山而筑,渐次升高,沿中轴线为山门、天王殿、大殿,两边分列偏殿,有游廊、石阶通连上下。

作为古寺,圣水寺著称于世的不是主体建筑,而是其附属建筑和风景点。首进天王殿后有“泻露池”,泉水从石壁涌出,泻入水池丁东作响。池中荷花亭亭玉立,含露欲滴,月下景色清幽奇妙,边上摩崖题刻“清池皓月”。

因此,“莲峰月色”被推为“罗源八景”之首。第二进“大雄宝殿”殿前两侧钟楼和鼓楼左右对峙,因地近县城,飞檐入眼,“晨昏钟楼,声闻城邑”融入罗源先民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声色交融之美景。

大殿边上的客堂,也称“文公书院”,曾是宋代理学大儒朱熹客居传学之处,其手书“南石古道”至今仍在。史书记载朱熹“于庆元间遭伪学之禁,遁迹三山,转长乐。与其徒刘砥、刘砺抵连(江),寓宝林寺”。

他应已退休在家的罗源名士黄棆之邀来到罗源,为《三黄世家宗传》家谱作序和题祠堂匾额,并请画家画共坐小影,以作留念。朱熹当时就住在圣水寺东侧黄家的私塾“连茹斋”。此处环境幽雅,可以静心养气。

空闲时在圣水寺周围散步,与僧人谈经论禅。“寻僧但觉云生脚,听法居然石点头”,是他当时惬意生活的真实写照。如今这副由朱熹撰写的著名对联还挂在圣水寺的山门上,给古刹增添了光彩。

黄氏后人为纪念朱熹,将“连茹斋”更名为“文公书院”。到了清道光年间,又将书院施舍给圣水寺改作客堂和禅房。作为古文化行旅的渊源,“书室清幽”也成为“罗源八景”之一。

圣水寺最著名、最有价值也最具传奇色彩的当属现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栖云洞十八罗汉青石像”。

栖云洞位于寺后,为天然石洞,高约三米,口窄内宽,光线幽微。洞壁上有许多不同朝代的题刻,文化内涵丰富。洞内有“澄心”古井,甘泉清洌,“天开石室云居暖,山耸莲花水蕴香”。

洞里供奉着十八罗汉青石像,为该寺镇山之宝。罗汉高矮大小参差不齐,高度在75厘米至81厘米之间,重约150公斤,足部刻施舍者姓氏,其中一尊有“淳熙八年”的纪年题记。十八罗汉造型古朴粗犷,形象生动,是国内现存最完整、工艺最精湛的石刻十八罗汉造像珍品之一。

其中十六尊罗汉为南宋石匠陈会缘所刻,供台上有“住山比丘正心,谨募檀那壹拾玖位,各人舍钱七贯,制造观世音菩萨乙尊,并住世罗汉台拾捌位,安奉供养。岁戊申淳祐捌年玖月拾贰日,造石匠陈会缘”等题刻。宋淳祐八年为1248年,至今已近760年。

另两尊属明代作品,为以后补充雕刻的。在中国佛教史上,唐之前只有十六罗汉,宋代以后增加了“庆友尊者”和“宾头庐尊者”两位罗汉,才成为今天家喻户晓的十八罗汉。栖云洞十八罗汉青石像无疑成为印证这段佛教传奇历史的珍贵文物。

令人关注的是,栖云洞十八罗汉青石像因其珍贵价值,命运多舛。从1993年以来,石窟内罗汉像五次被盗(两次未遂)。在1995年2月被盗案中损失最为惨重,漳州龙海市一抢劫团伙闯入寺内,将十八尊罗汉像全部劫走。

公安部门虽几经周折,将罗汉石像寻回,但大多已伤痕累累,有的破损严重。最近一次盗案发生在2005年5月下旬,十八尊罗汉像中被列为国家二级文物的代那婆斯尊者青石雕像被一伙歹徒盗运到宁德。案发后,公安机关追回了被盗雕像。被盗五次尚能完整回归,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寺内还有树龄已达七百多年的古樟树;有僧舍利塔四座,其中有开山祖师谏二头陀的祖师塔,距今已有千年。

寺内珍藏各类碑刻四十五块,较重要的有《陈记碑》、《圣立建寺九百年志》等,是重要的寺史研究资料。

寺周围有近日台、眠鹤石、听泉亭等景点,摩崖石刻颇多。古代罗源圣水寺茶楼用圣水寺的甘泉水,冲泡罗源名茶七境绿茶,水美茶香,宾客盈门。茶楼上的招牌联“何须调水置符,苏髯竹筒;自有清风入座,陆羽茶经”成为中华茶楼名联驰名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