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chopper什么意思(“这不叫摩托车,这叫作Chopper!”)

日期:2024-10-30 10:19:58




如果你看过电影《低俗小说》,如果你也刚好喜欢摩托车,那你应该会对这个标题留有印象。电影中急于跑路的拳击手布奇(Butch)骑着抢来的哈雷( FXR Super Glide)回去接他的小女友,于是引出下面这段对话:


(小女友)Fabienne:
Whose motorcycle is this?(这是谁的摩托车?)


(布奇)Butch:
It's a chopper, baby.(这叫做Chopper,宝贝。)


逃亡时间紧迫,但Butch仍旧耐着性子解释了这么一句,可见Chopper在当时美国人心中的超凡地位。



包括现在我们说起Chopper,脑海里总有着相对固化的印象:荒漠、公路、音乐以及嬉皮的骑姿,它们仿佛天生就带着最深的公路文化烙印。


《低俗小说》拍摄于上世纪90年代,如果你对Chopper足够感兴趣,那我们不妨将时间前推移至上世纪50年代,从Chopper的起源开始,沿着60多年的历史烟尘,来一起探讨这个身负传奇的定制风格。


(1950年代的Bobber)


Chopper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的加州,它脱胎于同样流行至今的改装风格——Bobber。而当时的Chopper,可能还只是一个小众的概念,甚至还没有形成显著的风格。



1960年代,随着战后经济的复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玩改装车,Chopper文化也自那时起开始茁壮成长。仍旧是以哈雷为主导(也有凯旋/本田的Chopper定制),Chopper开始形成自己显著的风格:长前叉、细窄的加大轮毂、高挺的硬尾车架等。当然,糖果漆和大量电镀件也是这种风格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Frisco Chopper)


同时代也因Chopper冒出了一堆优秀的厂商,像是阿伦奈斯(Arlen Ness),他们在当时有着代表性的Chopper定制水平。



到1969年,堪称公路片鼻祖的《逍遥骑士》上映并大获成功,里面的星条旗Chopper相信很多人到现在还记忆犹新。而电影的成功也让Chopper风靡全球,它不再是美国人独奏的公路之歌,也不再是嬉皮士们和亚文化的代表。



上世纪70年代初,对定制Chopper大量的需求也丰富了改装件的选择。逐渐有人开始改装这种超长的前叉,且根据美国某些州的法律要求:安装后靠背变成载人的前提条件。这也促使了Sissy Bars的流行;当然,它们通常比人还高。


(Digger Style的棺材油箱)


并且当时还产生了Chopper的分枝:Digger Style。它们最显著特点的就是称之为棺材(棱镜)型的油箱。


( FXSTC Softail Custom 软尾定制 )


1984年,哈雷推出了形似硬尾的软尾车架。随之发布了工厂定制车型——Softail Custom(软尾定制),它具有相当的Chopper特点:坐垫、靠背以及细窄的21吋的钢丝轮毂。这(替代品)让当时人们对定制Chopper的需求下降。



随着时间推移,厂商们对Chopper的理解开始发生变化,他们不再一味追求夸张的造型,更柔和的线条和更佳性能的Chopper开始逐渐主流。


由此也诞生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厂商,他们开始研发替代哈雷原厂的发动机,诸如S&S。也有像Paughco之类的,他们生产硬尾车架来实现复古情怀。



到上世纪90年代,工业技术的提高让Chopper被定义成更大,性能更强的摩托车。大量的CNC切削件、大宽胎、高性能发动机比比皆是。代表之一的大狗(Big Dog Motorcycles)创立于94年,3年后他们的定制Chopper已经达到了年销量200万美金。



就在新世纪初叶,探索频道( Discovery Channel )曾联合Orange County Choppers(橘郡Chopper/OCC),为这一机车文化拍摄过专题纪录片《American Chopper》。这类价格不菲且略显浮夸的全定制Chopper可以说是有钱人的专属玩具。



(川普的Chopper)


OCC还曾给川普定制过专属Chopper,可见“Trump”字样。



Chopper的发展就像一个闭环。


现如今,复古风的流行让Chopper外型再次到上世纪60年代。Old School Chopper/Bobber,毫无疑问的成了各大机车节的主流。



人们转了一个圈开始发现懂得一个道理:还是老东西有味道。



生活在21世纪的人们,

穿着复古,机车老旧。


似乎越是科技的高度发展,则越是让部分人感到不安。反而是历经时间考验的老旧摩托车,能让他们重新找到那份信任和安全感。


老车们和这份感觉,同样弥足珍贵。


(图片&资料来自网络,由哈雷彗星整理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