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张家文接棒中银基金30天,破局点藏在外资股东里?

日期:2025-07-16 14:52:00

来源|读商时代(中访网旗下品牌)

在公募基金行业的版图中,中银基金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6月17日,一则公告引发了市场关注:中银基金原董事长章砚正式离任,董事长职务暂由执行总裁张家文代任。如今,张家文担任临时掌门人将满30天,这一个月的时间,对于正处在关键转型期的中银基金而言,意义非凡。

01

临危受命,直面挑战

张家文在中国银行有着丰富的任职履历,历任中国银行苏州分行多个重要岗位,2013年加入中银基金,现任公司执行总裁。此次代任董事长,他可谓是临危受命。当前的中银基金,正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基金清盘潮的压力仍未缓解。综合Wind等数据,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中银基金旗下166只产品中有31只基金规模不足5000万元的清盘生死线,占比近五分之一。2024年初至2025年7月7日,中银基金旗下共计有8只基金产品清盘,其中2024年7只,2025年以来1只。中银基金旗下基金清盘压力问题一直为市场关注,如何化解这一危机,成为张家文上任后面临的首要难题。

业务结构“偏科”现象突出。中银基金虽然整体规模近年来呈现攀升态势,由2021年一季度末的3652.17亿元增长至2025年一季度的6500.24亿元,增幅接近八成。但从产品结构来看,截至一季度末,公司债基与货基的规模总和达到6200.71亿元,占全部基金规模的95%,权益类产品占比过小。在监管层大力倡导发展权益类基金的背景下,这种业务结构不仅限制了公司的进一步发展,也使得公司在市场竞争中面临更大的风险。

人才流失问题也不容忽视。近一年来中银基金的离任基金经理数为6人,显著高于行业平均值2.15人。核心人才的流失,不仅带走了丰富的投资经验和成熟的投资策略,也对公司的投研体系和投资者信心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02

积极举措,初见成效

面对诸多挑战,张家文在上任后的这一个月里,积极采取措施,展现出了破局的决心和行动。

在应对基金清盘风险方面,7月5日,中银基金旗下中银富利6个月持有期混合基金发布公告,拟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会议,审议关于修改基金合同终止条款的议案。原条款约定基金触及终止条件后直接自动进入清盘程序,而修改后的条款约定,基金触及终止条件后,基金管理人可以选择清盘或者继续运作等,并且要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会议审议。这一举措为基金摆脱清盘实现续命提供了可能,体现了张家文在解决清盘问题上的积极尝试和灵活策略。

在业务结构调整方面,虽然一个月的时间较短,但可以预见的是,张家文必然会将优化业务结构作为工作重点之一。中银基金在指数化方向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布局,目前有7只储备基金产品,上报了5只,其中3只跟指数化投资领域相关,还有2只待发行,也都是指数化投资的产品。未来,随着这些产品的推出和发展,有望改善公司权益产品的情况,逐步优化业务结构。

在稳定人才团队方面,虽然目前尚未有公开的具体措施,但作为在金融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管理者,张家文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他可能会通过改善公司内部的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等方式,吸引和留住人才,重建投资者对公司投研团队的信心。

未来,随着张家文对公司的进一步管理和改革,中银基金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产品创新方面,中银基金有望借助外资股东贝莱德投资在全球资管领域的优势,加强在指数基金、ETF基金等热门领域的布局。贝莱德投资凭借覆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500种策略的ETF产品线,以及旗下iShares品牌管理超4.5万亿美元的ETF资产规模,稳坐指数基金领域头把交椅。中银基金可以借鉴其经验和资源,加快产品创新步伐,满足投资者多元化、个性化的投资需求。

在销售渠道拓展方面,虽然中银基金目前过度依赖大股东中国银行的渠道支持,但随着市场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拓展多元化的销售渠道势在必行。张家文可能会加大与第三方基金销售平台的合作,同时加强线上销售渠道的建设,降低对单一渠道的依赖,提升公司的销售业绩和市场份额。

在权益类业务发展方面,中银基金需要加大在权益投资领域的投入和布局,提升权益类产品的业绩表现和规模占比。通过引进和培养优秀的权益投资人才,加强投研能力建设,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权益类产品,抓住权益市场的发展机遇,实现公司业务的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