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32场活动!“宝安区文化遗产月”让文物“活”起来

日期:2025-05-19 12:43:00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李丹 通讯员 彭艳艳 杨达志/文 宋璐/图

5月16日上午,2025年“宝安区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在福永杂技博物馆隆重启幕,同步举行该馆开馆仪式。

作为大湾区首个以杂技为主题的非遗活态传承博物馆,福永杂技博物馆的开馆标志着宝安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领域迈出关键一步。同时,福永杂技博物馆的开馆,也填补了岭南杂技艺术专题馆的空白,树起了大湾区杂技文化新地标。

“四博”共振:打造全民参与的文博盛宴

围绕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宝安区创新推出以“博见宝安•创享非遗”为主题的“宝安区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

活动以“主会场+分会场”的形式,联动全区14家博物馆、深圳大学艺术学部、深圳航运机场集团、宝安区智园小学等机构,共同打造“博览宝安、博学宝安、博享宝安、博游宝安”四大系列共32项文博活动,为市民呈现了一场跨越领域、深度融合的文化盛宴。

其中,“博览宝安”系列活动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展览,让市民近距离感受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主会场推出的“宝安藏韵——非遗文化联展”汇聚了松岗琥珀雕刻、潮州(林氏)工夫茶艺、贝雕艺术、沙井蚝生产习俗等6项与宝安区各博物馆相关的非遗技艺或习俗,打造博物馆+非遗联展。此外,“珐琅玛瑙·铜玉珍品展”“中华文明溯源图片展”“宝安华侨华人历史文化展”等展览也将在各分会场开展。

“博学宝安”系列活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开展“侨声·博物:岭南音画中的未来回响”行走美育课、“每周半天计划”博物馆实践课程、“铁仔山古墓群出土文物图片展”进校园等活动,将文化遗产知识融入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文化兴趣和审美能力。

“博享宝安”系列活动以沉浸式体验为核心,围绕考古探源、非遗技艺、生态环保、家风教育等多元主题,活动类型丰富多样,既有“中华文明溯源展”“探源宝盒”系列以考古研究为基础的文物复制测量、纹饰设计工坊和戏剧寻宝等亲子互动项目,通过寻宝卡片、戏剧表演和文创创作还原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历史场景;又有“霓裳钿语非遗胸针DIY”“琥珀创造家”“陶艺茶韵”等非遗工坊,由大师指导体验螺钿镶嵌、琥珀创作、陶器烧制等传统工艺;同时融入环保科普与公益实践,如“一日无废”研学通过垃圾处理时空展与变废为宝工坊倡导绿色生活,“聆听未来”贝壳展以再生艺术工坊传播海洋保护理念。

“博游宝安”系列活动结合宝安区特色旅游资源,推出海上博游系列活动,让市民在游玩中领略宝安的文化底蕴和自然风光。海上彩虹号的“文博展览+杂技表演+研学DIY体验”等活动,将文体旅商完美融合,为市民提供了全新的文化旅游体验。市民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宝安的历史文化,感受宝安的文化魅力。

跨界对话:开启文化遗产创新发展新境

5月17日上午,2025年“宝安区文化遗产月”宝博分会场系列活动之“对谈: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在宝安1990二楼小剧场举行。

对谈嘉宾宝安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副主任刘明军、深圳大学艺术学部张毅教授、深圳大学艺术与科技跨界创新实验室负责人车达、宝安非遗项目植物扎染传承人陈科霖、火山引擎行业解决方案专家石恩名、深圳大学青年学生代表李永乐,围绕非遗保护路径、青春力量创新参与及新技术应用实践,展开跨界对话,探讨青年群体如何借力数字技术活化文化遗产,推动传统与现代融合。

当天下午,宝博分会场还同时举办了两场别开生面的“探源宝盒”文化体验活动:“纹饰创意设计工坊”和“文物秘语戏剧寻宝”,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现场气氛热烈。在“纹饰创意设计工坊”活动中,参与者通过专业老师的指导,深入了解传统纹饰的文化内涵,并亲手设计独具创意的纹饰作品,感受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的碰撞。

“文物秘语戏剧寻宝”活动则通过沉浸式戏剧体验,带领参与者“穿越”历史,以互动解密的形式探索文物背后的故事。

两场“探源宝盒”沉浸式活动创意十足,剧情设计生动有趣,带领市民在欢乐互动中探索文物奥秘,品味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使其成为城市文化生生不息的活力源泉。

资源下沉:推动文化遗产资源直达基层

文物保护人人有责,文明薪火代代相传。宝安区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将陆续在宝安1990(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福永杂技博物馆、劳务工博物馆、海上彩虹号、宝安区智园小学等教育、文博、文旅、文化场馆推出。

自5月16日至6月30日,活动深度结合“5·18国际博物馆日”“5·19中国旅游日”“6·14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三大节点,涵盖“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微展”、学习体验中心、博乐社、宝安文化遗产数字作品暨文旅线路发布、探源工坊、戏剧寻宝、展览进校园、进景点等内容,实现全龄段、多场景的文化覆盖,打造全民可参与、可探索、可感知的文化遗产盛宴,让文化遗产在滨海宝安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 。

在福永杂技博物馆开馆仪式上,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福永杂技博物馆是宝安区积极推动优质文化遗产资源直达基层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希望福永杂技博物馆能充分发挥“杂技”这一深受市民群众喜爱的艺术元素,成为市民亲近传统文化的“身边课堂”,成为文化遗产与大众对话的“活力纽带”,让文化遗产走出展柜、融入生活,成为市民触手可及的精神滋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宝安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博物馆还首次与宝安民办学校智园小学合作共建,合作打造的“千年宝安——铁仔山古墓群出土文物图片展”,开创了“省级文保单位+民办学校”的合作新模式,通过“流动展览进校园”“考古研学课程”等创新形式,让宝安文化遗产首次直达民办教育一线,真正实现文化遗产“活起来”“走下去”的传播目标,让传统文化真正融入城市肌理。

跨界共融:“伙伴计划”构建文化遗产活化新生态

宝安是“深港文化之根”,历来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宝安区现有各类博物馆16家、不可移动文物248处、非物质文化遗产67项,均居深圳各区之首。

2025年“宝安区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以“科技赋能、跨界融合、青年参与”为核心策略,力求让文化遗产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宝安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全新推出“宝博伙伴计划”,与深圳大学艺术与科技跨界创新实验室签订战略协议,共同组建“宝安文化遗产创研中心”。在本次文化遗产月期间,双方将共同合作,创作基于宝安文化遗产的数字与文创作品,丰富宝安文化遗产的传播方式。

“宝博伙伴计划”通过横向联合社区、社会组织、高校、企业、媒体等多元主体,纵向联动区内外文化资源,围绕“馆际共融、跨域联动、文创开发、社区教育、商旅协同、馆校合作、馆企共进、媒体传播”等10大方面推出16项具体行动计划,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博物馆发展生态圈,推动文体旅商资源深度融合,助力区域经济与文化事业协同发展,力争在全国博物馆领域形成引领示范效应。

为配合“5·18国际博物馆日”,宝安1990场馆也策划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2025年KPL夏季资格赛激情开打、战火点燃,5月17日-19日,深圳宝安1990音乐厅迎来一场激烈的角逐。四支战队将在三个比赛日内进行四场BO7对决,争夺2025年KPL夏季赛的最后一个席位。欢乐满满、整活不断,5月17日开赛首日除了龙之对决明星表演赛,现场还有嘉宾互动,签名盖章应援物,DIY手作和免费周边等你领取。

编辑:陈溶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