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为什么要提出人文经济学这一重要课题?

日期:2025-09-10 10:17:00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文经济学这一重大课题,深刻回应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从理论来看,人文经济学有助于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提供重要基础。首先,人文经济学将人的发展和精神文化需求置于突出位置,是对一些地方以往过度追求物质增长的校正,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思想的当代阐释。其次,人文经济学指出了文化、价值观、社会信任等人文因素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润滑剂,而且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这是对经济学关于发展动能的重要创新。此外,人文经济学在揭示了西方主流经济学重物轻人、重利润轻福祉、重效率轻公平等局限的同时,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致力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理论。

  从实践来看,人文经济学这一课题的提出,有利于激活文化资源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全方位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文经济学要求实现经济发展从“物本逻辑”转向“人本逻辑”、从“投资于物”转向“投资于人”,这为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指引。同时,这一课题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高度一致,有助于引导各地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地域文化资源,赋能文旅融合、创意设计、品牌建设等文化产业发展,转化为能够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的产品。人文经济学还强调以文化软实力、国民素质、社会品质、环境质量等为核心的综合竞争力,为实现创新驱动和可持续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文经济学重大课题,有利于推动人文学科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文化支撑。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本身蕴含着人文经济学的内在要求,赋予人文经济学以时代意义。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强调在丰富人民物质生活的同时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不仅要求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还要求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品质。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中,物质文明需要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精神文明支撑,而精神文明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支撑,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正是人文经济学的要义所在。另一方面,人文经济学课题的提出赋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新的内容,有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有5000多年的文明积淀和底蕴,有条件在保持传统文化优势的基础上,高起点发展体现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这一过程中,不应排斥对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的吸收借鉴,但也绝不是对西方文化的全盘接受,而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充分体现文化自信。这样,传承历史文化与融合现代文明相得益彰,可以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详见:《求是》杂志记者对中国人民大学高德步教授、南京大学洪银兴教授、浙江大学罗卫东教授的专访文章《深入推进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研究》

  (策划:黎海华 审核:王兆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