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香港故事丨一座小岛的传统非遗“景色”

日期:2025-05-05 21:49:00

新华社香港5月5日电 题:一座小岛的传统非遗“景色”

谢妞

身着华丽戏服的小孩高高“悬”在空中,或巧妙地站在一片芭蕉叶上,或坐在小船里在“湖”中飘荡,表演者从容淡定,在人群惊呼声中挥洒自如。这不是杂技表演,而是正在进行的太平清醮重头戏“飘色会景巡游”。

太平清醮是香港长洲居民于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佛诞日举行的一项传统节庆活动,已有超过百年历史,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长洲太平清醮于5月2日至6日举行,其中“飘色会景巡游”在5月5日举行,吸引了数万人涌入长洲观看。喜悦与热闹,弥漫在这座距离香港岛仅约1小时船程的小岛。

“飘逸”艺术

“飘色会景巡游”源于居民过去扮成神明出巡、驱除鬼神的习俗,如今已演变为由小演员作为“色芯”装扮成神明或古今人物,站在一根约2米高的“色梗”铁支架上“凌空飘起”,跟随被称为“色柜”的可移动小舞台与巡游队伍一同和观众互动。

记者来到长洲岛,特色鲜明的飘色整齐陈列在长洲北社街坊会二楼,飘色师傅李智伟正在检查他负责制作的4台飘色。

当日下午1时30分,伴随着锣鼓声响,22支巡游队伍从北帝庙游乐场出发,身穿主题服饰的小演员向夹道观赏的市民挥手、派发糖果。今年的巡游队伍中,不仅有传统文化主题,也有以第十五届全运会等热门话题为主的飘色,引得现场阵阵欢呼。

火红莲的魔童哪吒手持火尖枪、脚踩风火轮巡游山道,白衣胜雪的敖丙手持冰锤与游客击掌互动,以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为灵感的飘色一经亮相就成为现场“顶流”,两侧观众纷纷伸手希望与小演员亲密接触。

来自天津的旅客周女士不时与巡游队伍热情互动,她用“民俗荟萃”形容这场约两个小时的巡游。“第一次观看融合地方文化色彩和民间艺术的巡游,每个飘色把传统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可以感受到整个长洲岛居民都在为这场巡游出力。”

文化匠心

今年60岁的李智伟从事飘色制作30余年。据悉,制作一台飘色需时约三四个月,经过构思主题和整体结构、设计“色梗”、布置“色柜”、选择“色芯”等一连串工序才能成就一次表演。李智伟表示,今年2月开始着手准备本次巡游飘色,4月完成制作。

飘色的主题每年不同,每年巡游角色的精巧、创新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今年的哪吒主题飘色出自李智伟之手。他说,在选择飘色主题时,自己偏爱从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中提炼,希望通过哪吒主题飘色,向更多人传递中华文化特色。

多年的积累让李智伟深谙飘色的制造技艺。他锻造的“色梗”构思精密、粗细适中,重心正。观众站在拥挤的巷道两旁“观色”,与飘色可谓是近在咫尺,为了提高“哪吒”飘色的表现力,李智伟反复测试后决定利用儿童自行车改装为“风火轮”,让整个设计更加灵动。

飘逸感是飘色的精髓,其中“色梗”的作用不可小觑。李智伟说,“色梗”是承重的铁支架,上方小座位,保证小朋友的舒适度;下设脚踏,帮助小朋友站稳。一个好的“色梗”形状不仅要吻合主题、承托表演者的重量,更要巧妙连接,使其伪装无形,让表演者看上去似乎凌空而起,营造出“飘”的效果。

内地许多城市举办的飘色巡游,也为他的创作带来不少灵感。“内地的飘色巡游设计形式超前、层次更加丰富,我看到后也记录下来,根据长洲实际情况,不断改良后制作出更具独特风格的‘色梗’,为观众带来新体验。”他说。

“色芯”传承

巡游的另一亮点则是由小朋友扮演的“色芯”。李智伟介绍,扮演“色芯”的小演员身高约1.1米,体重不超过18公斤。为达到“飘”的效果,除了年龄、体重、身高等常规性要求外,小演员更要胆子大,不畏高,神情自然。

由于表演者装扮和演示的神情动作直接影响到整个活动效果,挑选工作一般由李智伟等师傅到长洲的幼儿园、兴趣班等亲自挑选。

今年五岁的徐心妤已经第三次参与巡游,本次巡游她参加以赛马为灵感的“马不停蹄”的飘色,两位“色芯”小演员以跷跷板的形式在“色柜”中一上一下,象征激烈的赛马场面。巡游当日,骑在“马”上的徐心妤动作帅气,表情丰富。

徐心妤外公陈景祝告诉记者,长洲的居民们似乎默契地达成一种共识:参加“飘色会景巡游”是每个长洲人一辈子一定会做的事情。

“我女儿小的时候也是巡游的演员,现在孙女对这项活动也非常有兴趣,每年都期待扮演不同角色。”陈景祝说,每一年的太平清醮是让更多人了解长洲的平台,只有居民们踊跃参加,才能让这一民俗活动走得更远。

“我想我会一直做下去,直到做不动为止。如果有一天行动不便、手脚不灵活,我也会坐在这里指导大家,为这项民间艺术的传承尽一点绵力。”李智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