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潮涌“塞上江南” 澎湃发展动能——宁夏不断绘就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日期:2025-07-25 08:21:00

盛夏时节,“塞上江南”热潮奔涌。

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位民营企业家齐聚宁夏,参加全国优强民营企业助推宁夏高质量发展大会。这场高规格会议展现了宁夏开放新形象,搭建起政企合作新平台。会场内外涌动的活力,正是宁夏民营经济发展的生动写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

宁夏以行动诠释担当,通过建立“十项机制”,深入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先后出台支持民营经济“31条”等40余项政策,全方位、多层次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近三年,全区民营经济税收从307.6亿元稳步增长至329.5亿元,年均增速达10%,贡献了全区68.2%的就业岗位,成为稳经济、促就业的中流砥柱。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站在新的起点,宁夏正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更加务实的作风,与广大民营企业携手并肩,共同绘就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

政策活水 润泽不息

“企业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政策的阳光雨露。”宁夏鑫晶盛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建伟的感慨说出了宁夏民营企业家的共同心声。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以空前力度厚植企业发展沃土,连续三年召开全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暨营商环境全方位提升推进大会,对民营经济工作进行全面部署。通过打出政策“组合拳”,构建服务“生态圈”,让惠企活水畅流在民营经济这片“希望田野”上。

精准滴灌:《涉企政策申报指南》电子书,把27条具体政策按八大类别有序排列,每一项都清晰地申报路径和联系方式。“这不是简单的政策汇编,而是经过深度梳理的‘政策工具包’。”自治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对全区443项、7006条涉企政策展开“全面体检”,从中捞干货,把文件库变成了“工具包”。

红利直达:建立完善三级政府领导联系服务重点民营企业工作机制,主动上门听意见、送服务、谋发展,为企业定制“一企一策服务包”。通过宁夏企业服务平台(168平台)归集13类3298项惠企政策,累计为7.2万人次提供“一企一清单”服务,实现政策红利“一键直达”。

借机发力:“借力全国优强民营企业助推宁夏高质量发展大会契机,组织全区五市及宁东基地组建招商矩阵,赴浙江、福建等地精准对接,让本土企业‘借船出海’,让优质资源‘跨山越海’。”自治区工商联相关负责人说。

沃土优化 春风化雨

营商环境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沃土,“土质”优劣直接关系市场活力和经济发展动力。

“现在办企业登记又快又方便,来一次就能办理成功。”在平罗县审批服务管理局,宁夏鹏飞万里建筑劳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建明对“极简审批”赞不绝口。这背后,是宁夏持续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的生动实践——企业申报材料由88项精简至29项,注册登记3小时内即可办结。

宁夏坚持刀刃向内,坚决破除各类不合理限制和准入壁垒,认真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2025年版),全面清理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政府采购面向民营中小企业预留40%以上份额,工程项目不见面开标比例达95%。今年前5个月,全区民营企业中标率同比提高了1.73个百分点,市场活力持续迸发。

在企业困难面前,宁夏用实际行动破解发展难题。7月18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举办的今年第二次为企业纾困解难集中办公会上,图兰朵酒庄等10家企业现场诉说企业困难,近20个部门和地市主要负责同志当场解答。“大家是真心实意帮企业排忧解难”,这是参会企业家的共同心声。

这样的政企“面对面”已成常态。

2024年以来,区市县三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召开民营企业纾困解难集中办公会191场次,解决问题2000余个,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1.78亿元。各级工商联同步发力,建立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帮助协调民营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宁夏打出法治护企“组合拳”:从惠企政策“一键尽查”“直达快享”服务到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推行“亮码”制度;从推动《民营经济促进法》进企业、进单位、进校园、进社区,到会同相关部门强化法律刚性约束,加快推动《民营经济促进法》在我区落地见效,这些举措就像给企业装上了“防护罩”,让企业家专心创业、安心经营。

创新赋能 动力催生

走进宁夏神州轮胎有限公司展厅,半人多高、各种型号的轮胎一字排开,几十项专利证书散发光芒。这家年仅11岁的企业,何以从西北一隅走向世界舞台?“创新,是我们最大的底气!”该公司总经理周晓东道出答案。

这底气,离不开宁夏双管齐下的精准赋能——既在创新生态上强支撑,又在市场主体培育上下功夫。

山东惟普新材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宁东现代煤化工中试基地,成功开发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天然气水合物抑制剂;宁夏张裕龙谕等酒庄引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酵母发酵剂制备技术,生产的本土高活性葡萄酒酵母发酵剂填补了我区相关领域的空白,近3年来宁夏累计引进和转化科技成果800余项,工业级铸造砂型3D打印机等成果斩获国家级奖项。

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更为创新注入动力——宁夏将科技金融作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推动形成“投、贷、担、保、补”全方位科技金融支持体系,2022年以来,通过贷款、担保、保险、补助等方式,撬动171.45亿元金融资本支持3019家(次)科技企业开展创新。

与此同时,宁夏打破地域限制,构建“本地+飞地”的协同创新体系。六盘山、贺兰山实验室夯实基础研究根基,企业在杭州、上海等地设立的“飞地研发中心”则化身创新触角,让西部企业同步对接前沿技术。

在市场主体培育上,宁夏通过“头部”企业引进、“链主”企业培育、中小微企业“卡链补位”的模式,已培育形成17个重点产业“链主企业”和7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今年以来,全区新增民营经济市场主体2.91万户。民营企业更以占比超九成的绝对优势,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中坚力量。

塞上热土,潮涌生辉。今天的宁夏,正以政策“活水”浇灌创新沃土,以一流营商环境厚植发展优势,以诚意与实干助力民营经济腾飞。面向未来,这片热土必将以更澎湃的动能,在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书写更加精彩的塞上华章。(宁夏日报记者 何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