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深入理解全民国家安全教育走深走实的重要意义

日期:2025-04-15 04:39:00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强化人民群众的国家安全意识,是国家安全工作的固本之策和长久之计。今年4月15日是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国家安全教育,提高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统筹发展和安全能力,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安全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推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走深走实,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和长期性。

1、全民国家安全教育的战略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引,我国国家安全教育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国家安全教育不断走深走实,为推动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作出了积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入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要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动员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夯实国家安全的社会基础,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宗旨。人民是提升国家安全能力和完善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是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是国家安全治理的重要一环。国家安全法规定,“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公务员教育培训体系”。依法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健全国家安全体系,筑牢维护国家安全的人民防线,有效构建新安全格局,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持续促进全民国家安全教育走深走实具有战略性。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局势急剧变化、经济发展放缓、生态环境危机加剧、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国际国内安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强、复杂性增加。全面加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符合时代需求,同时具有强大内生动力。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将在更大范围、更多领域实现对外开放;另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在这一过程中,除了传统的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国土安全外,数据安全、生物安全、外空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大量涌现,国家安全治理的任务更加繁重,这就要求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

2、全民国家安全教育的基础性

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国家安全的根基在人民、基础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主体在人民。推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走深走实,既有全局性又有基础性。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只有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应对重大风险与挑战,才能推进党和国家的事业行稳致远。与快速发展的形势相比,部分公民的国家安全意识相对滞后,防范意识不强,警惕性不高,长期的和平环境使一些人淡化了忧患意识,产生了麻痹思想,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相对不足。国家安全宣传教育依法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军营、进网络,是提升人民群众的国家安全意识、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的重要方式。

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学科建设和国家安全教育研究实践仍然任重道远。全民国家安全教育面对的是一个数量巨大、差异性强的群体,要开展好全民国家安全教育,需要一个更加系统深入和科学高效的方案。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教什么、如何教、教育效果怎么评估等基本问题,有待积极探索和深入实践。所以,根据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对象的总体性、多样性和差异性来有效匹配差异化的教育模式,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是持续推进全民国家安全教育走深走实的基础性工作。

应分层次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立足不同群体、不同职业的特点和需求,抓住关键群体和关键环节,有效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对各单位“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持续加强国家安全教育,使之具备更高的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和水平。在公务员国家安全教育培训中,根据他们的工作职责等设置差异化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周期,匹配不同的国家安全教育资源,使之具备相应的国家安全意识和能力。同时,处理好宣传和教育的关系,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力量,让国家安全宣传和安全教育相互融合、相辅相成。

3、全民国家安全教育的长期性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要特别关注大中小学生这一关键群体。全面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是增强其国家安全意识、素养和能力的基本路径。相应地,如何将国家安全教育融入国民教育体系,是国家安全学科要探索解决的重要问题;全面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是促进全民国家安全教育走深走实的重要任务。

大中小学的国家安全教育内容具有差异性。《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小学生应了解国家安全基本常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中学生应掌握国家安全基础知识,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大学生应接受国家安全系统化学习训练,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感和能力。《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要求,统筹各领域国家安全教育内容,形成纵向衔接、横向配合、有机融入的教育格局。我国地域辽阔,教育水平不均衡,各地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师资队伍、教材课程、教育模式、教学效果等,距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各地大中小学的国家安全教育要取得高质量成果,还需长期探索与总结。

提升高校国家安全教育水平需要长期努力。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是提供国家安全教育理论、技术和人才支撑的中坚力量。近年来,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各项政策有序贯彻落实,开创了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良好局面。然而,无论是通识性的高校国家安全教育还是专业性的国家安全学科建设,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教学资源紧张、教学手段单一、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效果欠佳等问题。从教育内容看,高校国家安全教育需要广阔的视野和坚实的理论支撑,既要把重大理论问题引向深入,又要与国家安全的现实关切相契合。从教育效果看,在高校国家安全教育中讲清楚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既需要优质教育资源,又需要高水平师资队伍,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教育水平和能力。

完善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体系是一项长期工程。《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要求,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教育体系,把国家安全教育覆盖国民教育各学段,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各层面,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这就需要完善相应的教育体系。一方面,建立健全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体制机制,包括领导和指导机制、课程体系、督查考核机制等;另一方面,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力量,包括加强对大中小学学校领导、教师队伍和教育科研人员的培训。此外,还应加强教育资源配套建设,包括教材出版和国家安全教育基地的建设等。总之,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完善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体系,推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走深走实,需要持续努力、久久为功。

(作者:谢新水 王大广,分别系北京市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中心主任、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