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网讯(记者梁淑芳)川流不息的街道上,2786辆公交车日夜穿梭;185条运营线路如血管般连通整座城市;5984名来自不同民族的职工携手相伴,共同守护着流动的车厢,也守护着民族团结的生命线。
成立于1953年的乌鲁木齐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为“乌鲁木齐市公交集团”),是新疆最大的公益性公交企业。其始终以“车轮上的民族团结纽带”为使命,先后荣获“全国城市公共交通十佳先进企业”“乌鲁木齐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等称号,正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民族团结的公交答卷。
党建铸魂,绘就民族团结“红色底色”
“出车一句安全口诀,既保平安又学国家通用语言。”8月23日,302路公交车驾驶员阿不都拉·那木吐随身携带的双语服务手册,是企业开展“三学三亮三比”活动的生动缩影。2300余名职工参与56场专题培训,从“党员示范岗”到“工人先锋号”,“党建红”持续引领“团结红”深入人心。
自2009年起,由多民族职工组成的“红石榴宣讲队”,走进场站、车厢、车间,用120余场接地气的宣讲,将民族团结的声音传遍每个角落。
华灯初上时,2路公交化身为“城市夜经济文旅线”,串联起红山、新疆博物馆、新疆国际大巴扎等城市地标。
“下一站:新疆国际大巴扎,欢迎感受‘2路印记’文创魅力。”33岁的驾驶员哈力坦木·依明江的介绍声中,老照片与实景新貌交织,特色拉环文创与多种语言导览图相映成趣。广东游客李赞拍下本地商贩与游客“计算器议价”的温馨场景,直言:“这是民族团结的真实缩影。”
目前,乌鲁木齐市公交集团已打造30条民族团结主题品牌线路:“2路印记”重现城市记忆,“红石榴·籽籽相拥”35路传递敬老温情,“红石榴公交和谐号”931路弘扬互助风尚。10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车、30辆“无偿爱心献血”公益车穿梭不息,日均服务170余万人次,成了名副其实的“流动民族团结教育基地”。
服务暖心,共架相亲相爱“连心桥”
“你好,欢迎乘坐35路公交车”“乘客您扶好、坐好,我要发车了!”8月23日,在大西门公交站点,35路公交车驾驶员巴合提·克依木一边说着,一边观察乘客,随后熟练发动车辆,车厢里“优胜车组”流动红旗随着车辆行进轻轻摆动。
车辆即将起步时,巴合提·克依木看见一位老人拖着一辆沉重的小推车赶车。他贴心打开后门,迅速起身走到后门,一手扶着老人,一手小心翼翼抬起小推车,将其安放在车厢内合适位置。之后,又细心把老人安排在后门附近座位方便上下车,还主动帮他们刷了老年卡。
“一条线路开久了,就知道哪些站点老人会多。我多上心点,让大家开心出门、安全回家。”巴合提·克依木说,在客流多的公交站点,他都会多等待30秒。
907路公交车“心愿簿”写满237条乘客嘱托。“全国文明线路”奖牌旁,贴着一张特别的日程表:每天下午都有一场907路“金雪莲”公交线路驾驶员的“技能分享会”。
今年45岁的袁媛,与公交车打交道已有23年,她还是907路公交车驾驶员罕妮柯孜·阿卜力米提的师傅。刚上岗时,罕妮柯孜·阿卜力米提倒车总压线,袁媛便用自己的车做教具,在后视镜系上红丝带教她看角度。如今,二人已共同开发出“冰雪路面操作指南”“微笑服务礼仪”等特色课程。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家住儿童村附近的市民李淑敏,每周都要到大十字附近一家医院看牙齿。老人腿做过手术,平时靠老伴推轮椅出行。“坐907路一趟车就到了,遇到的驾驶员们都会等着,还帮着拿轮椅。”70岁的李淑敏说,她虽不知道驾驶员们的名字,但每一次乘车都让她感受到温暖与尊重。
“金雪莲”品牌公交示范线路上的温暖故事是城市公交的一个缩影。驾驶员们穿梭街巷间,车轮丈量着城市的广度,情谊则丈量着人心的温度。
据统计,乌鲁木齐市公交集团迄今涌现全国和自治区劳模4人,30条示范线路日均服务170余万人次。
就像驾驶员们常打趣的:我们的方向盘往左打是责任,往右打是情谊。他们正以方向盘点画团结同心,以刹车印痕刻写交融印记,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