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出口转内销”,跟“我”有啥关系?

日期:2025-04-29 15:56:00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阿力米热

最近一段时间,商务部、各地政府及多家企业密集行动,帮助外贸商家缓解不断变化的关税政策带来的压力。

近日,时代周报记者从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方面获悉,“外贸优品中华行”活动主要聚焦10个外贸和消费大省,围绕重点行业开展一系列专题对接。截至目前,该活动已在江苏、海南、湖北、湖南、山东等省份陆续启动,主要聚焦轻工、家电3C、家具家居、食品等外贸优势行业。

4月28日,外贸优品中华行广州站(第二期)暨“电商助力广货优品拓新路——阿里巴巴‘外贸精选’专场对接会”活动在广州举行。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本次活动预计吸引约500家企业参与,预期帮助100家以上商家找到更多销售渠道,开拓新市场。

提升竞争力

近段时间,美国滥施关税搅乱全球经济秩序,不少国内外贸企业可能面临挑战。

商务部组织有关商协会、大型商超和流通企业座谈;实体商超迅速响应,接连宣布将通过加大补贴力度、开通绿色通道等多种方式,帮助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

4月中旬,消博会期间,“外贸优品中华行”活动启动。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表示,开展“外贸优品中华行”是推动内外贸一体化的创新举措,有利于帮助企业利用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有效应对外部冲击,也有利于发挥外贸优品供给优势,助力提振消费。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韩永辉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出口转内销,能有效缓解产能过剩压力、助力企业开拓新市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方面效果。

具体来看,当前,许多外贸企业因外部市场需求萎缩,存在大量积压产品和闲置产能。出口转内销则是将原本面向海外市场的产品推向国内市场,能快速消化库存,避免资源浪费,保障生产经营的连续性。

“此外,企业为适应国内市场需求,需要对产品进行研发和创新,将推动整个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同时,内销市场的竞争促使企业优化生产流程、提升管理水平,有利于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韩永辉说道。

图源:图虫创意

由此可见,拓展国内市场、促进内外贸联动发展势在必行。

4月10日,在商务部举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曾表示,商务部已组织有关商协会、大型商超和流通企业座谈,研究更好发挥各自优势,帮助外贸企业扩宽内销渠道。

此后,地方政府部门、多个企业陆续行动。4月28日,外贸优品中华行广州站(第二期),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淘天集团“外贸精选”项目派驻了百名业务骨干到全国外贸产业集群,淘工厂100多名产地小二深入产业带工程,现场提供定向帮扶服务,给予补贴和优惠政策。并依托“快捷入驻、流量和佣金激动扶持、半托管服务、小二本地化指导等六大举措,助力外贸商家快速“外转内”。

广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聚焦服装、箱包、鞋业等优势产业,指导各大电商平台做好与产业带、外贸企业的对接交流活动,切实让内需消费“火起来”、内外贸易“旺起来”、内生动力“强起来”。

多地加码促消费

截至目前,江苏、海南、湖北、湖南、山东等省份陆续启动“外贸优品中华行”活动。与此同时,京东、盒马、美团、淘宝天猫、1688、阿里国际站等相继推出落地措施,帮助外贸商家拓内销。

这些措施主要集中在电商平台、连锁商超、供应链服务商等领域,覆盖了线上线下的全渠道,涉及商品采购、渠道对接、品牌孵化等多个环节。那么,为什么这些领域会成为首选呢?

韩永辉分析称,这些领域各有优势。电商平台能够突破地域限制,触达海量消费者;连锁商超拥有线下实体网络和稳定客源;供应链服务商则可以整合上下游资源,优化流通环节。这些优势都能助力外贸产品快速进入国内市场。

从客户群体的角度来看,电商平台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消费者的偏好,实现精准推荐;连锁商超能结合线下消费场景进行精准营销;供应链服务商则可以根据市场需求优化产品供应节奏。

“此外,电商平台和连锁商超有成熟的销售体系分散产品销售风险,供应链服务商能通过资源整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风险,为外贸企业转内销提供保障。”韩永辉说。不过,外贸企业转向国内市场,也意味着,需要进一步提振国内的消费需求。

图源:图虫创意

最近几天,抓住五一期间,多地相继出台或部署了新一轮扩内需促消费政策。

例如,上海即将在4月30日启动第六届“五五购物节”,活动从4月底持续到6月底,超千家企业、数千个品牌将开展1000余项特色活动。这是六年来消费补贴政策力度最大、覆盖面最广的一届,从家电到汽车、从商品到服务,从国内消费者到入境游客,形成全方位支持。

此外,广东近期审议《广东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强调要全力挖掘新的消费增长点,优化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积极促进入境消费,结合“五一”、端午假期推出系列文旅促消费活动,抓住十五运会契机掀起体育消费、健康消费热潮,大力开发人工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技术应用场景,加快培育新型消费。

“此外,各省份还可以推动产业创新升级以高品质个性化产品满足消费需求,培育直播电商等新业态拓展消费场景促进销售,尝试挖掘特色资源打造消费品牌发展体验式项目满足多样化需求。”韩永辉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