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科普课堂】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线上科普致敬国之脊梁——黄旭华

日期:2025-05-23 16:25:00

黄旭华(1926年3月12日—2025年2月6日),汉族,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籍贯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学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核动力潜艇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19所名誉所长、原所长,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以下是他的主要生平事迹:

1. 开创中国核潜艇事业,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

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制:黄旭华是中国核潜艇研制的核心人物之一,带领团队从零开始,在没有外援和完整技术资料的情况下,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艘核潜艇“401”号(091型),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弹道导弹核潜艇的突破:他还主导了中国第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092型)的研制,奠定了中国海基核威慑力量的基础。

2. 技术创新与关键决策

水滴线型设计:他力主采用水滴线型艇体,提高了核潜艇的水下机动性和稳定性。

耐压艇体结构计算:他推导出适用于大直径艇体的耐压结构计算方法,解决了核潜艇建造中的关键难题。

深潜试验的突破:1988年,64岁的黄旭华亲自参与中国核潜艇的极限深潜试验(下潜至300米),成为世界上首位参与深潜试验的核潜艇总设计师。

3. 隐姓埋名30年,为国奉献

保密工作,牺牲亲情:1958年,黄旭华被秘密调入核潜艇研制项目,此后30年未向家人透露自己的工作内容,甚至父亲去世时也未能回家。

“对祖国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他常说这句话,展现了家国情怀的至高境界。

4. 崇高的精神与人格魅力

淡泊名利:尽管获得“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荣誉,他仍保持低调,将奖金用于设立科研基金,鼓励年轻人投身国防事业。

终身奋斗:即使92岁离休,第二天仍拄着拐杖回到单位工作,直至生命最后阶段仍心系核潜艇事业。

5. 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激励青年科学家:他的事迹被写入教材,成为爱国奉献的典范,激励无数年轻人投身科研。

社会广泛敬仰:他的逝世引发全国哀悼,民众自发悼念,证明了他的精神已深深融入民族记忆。

黄旭华的伟大不仅在于他的科技成就,更在于他的精神境界——甘愿隐姓埋名、舍小家为大家,用一生诠释了“科学报国”的真谛。正如他所说:“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他的名字已镌刻在中国国防科技史的丰碑上,成为永恒的精神象征。

责编:王鸿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