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补水是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环节,但“狂喝水”可能引发危险。
有报道,浙江杭州一位50岁女士因短时间喝下7、8杯水导致昏迷抽搐,经诊断为“稀释性低钠血症”——她的血液钠浓度骤降,直接被送进ICU。
补水需讲究科学方法。
夏天,人到底喝多少水合适?又该怎么健康饮水?
今日科普,为你解答。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铭俊
【知识多一点】
据媒体报道,浙江杭州一位50岁女士因短时间内喝下7、8杯水导致昏迷抽搐,经诊断为“稀释性低钠血症”——她的血液钠浓度骤降,直接被送进ICU。
你知道吗?水中毒的本质是电解质失衡。
短时间内过量饮水会稀释血液中的钠离子,导致细胞水肿,引发头痛、呕吐甚至昏迷。
那炎炎夏日,到底该如何饮水呢?
健康成人每日需水约1500-2000毫升,大家可参考“体重(kg)×(30-40)毫升”的公式调整。
补水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晨起、餐前、睡前各喝一杯温水,每1-2小时小口慢饮100-150毫升,避免口渴时暴饮。
运动或高温作业后,单纯喝白水可能加重电解质流失。建议提前30分钟补充淡盐水或低糖运动饮料,运动中每15分钟喝100-150毫升含电解质饮品,运动后分次补足水分并搭配香蕉、小面包补充能量。 特殊人群中,应提醒老年人定时喝水,儿童优先选择白水,孕妇每日多饮300-500毫升,慢性病患者需遵医嘱控水。
此外,用含糖饮料代替白水、运动后猛灌冰水、出汗少就不补水等均不可取。
平衡水量与电解质,“少量多次、汗后补盐”,让每一口水都成为夏日健康的助力吧。
参考文案来源:广西天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