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重点行业垂直大模型加速涌现 成都已汇聚62家行业大模型企业

日期:2025-05-06 09:36:00

成都阿加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人形机器人。

AI文旅大模型在武侯祠、都江堰景区试点应用,城域交通全息感知基座实现交通场景的实时数字孪生……近日,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截至目前,成都已汇聚行业大模型企业62家,8个模型通过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创新人工智能产品加速涌现。

多个“成都造”大模型落地应用

在四川川投智胜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内,研发中心副部长胡晓曦正在为客户演示四川省首个文旅垂直领域大模型,“AI文旅大模型可实现对文旅场景的全面智能理解和个性化服务。”胡晓曦介绍,与传统数字导览仅能提供固定内容的单向讲解相比,AI文旅大模型支持自然对话,能以更具情感的方式与游客交流。当游客提出问题时,大模型不仅能解答,还能提供个性化建议,能够在景区游览、博物馆参观等场景中,为用户带来更智能、更优质的体验。

AI文旅大模型已在海螺沟等景区实现商用,提供智能行程规划与互动解说,同时也在武侯祠、都江堰景区试点应用。“文旅大模型基于通用大模型技术,整合了文旅行业数据和垂直领域资源。成都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模型提供了大量的训练素材。”胡晓曦说。

成都臻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则瞄准智慧交通赛道,打造了城域交通全息感知基座,“这款产品首次创新运用了边缘计算技术,实现交通场景的实时数字孪生。”臻识科技副总经理王蔚宇介绍,产品目前可识别1400多种目标物体及其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事件,实时感知达到40毫秒以内的超低延时,三维定位精度可达50厘米以内。该技术将为未来城市交通发展提供完备的数字底座,助力实现交通管理的智能化、智慧化、数字化和便利化转型,目前已在深圳机场成功落地,并在成都部分写字楼投入运营。

创新人工智能产品加速涌现

在2025“蓉漂人才日”活动的人才创新创业成果展上,一款人形机器人成为与会者关注的焦点。这正是由成都阿加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全球首台完全基于高通平台的端侧多模态AI大模型人形机器人“通天晓”。

“我们目前致力于为机器人赋予‘灵魂’。”阿加犀智能CEO孙晓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机器人研发领域普遍重视机器人本体,即平衡性与全身运动控制,而他们选择将研究重点放在另一个层面:利用端侧多模态大模型技术,使机器人能够理解语言、进行思考并自主规划行动。简单来说,就是让机器人的智能核心更加聪明,更好地理解用户意图,从而让机器人拥有类似人类的生动“灵魂”,这一切都不需要网络连接。

兴隆湖畔,坐落于此的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几天前迎来好消息——在最新发布的《人工智能动态》4月刊中,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自主研发的“基于3DSGs的人形机器人任务规划推理执行系统”——Raydiculous-1被列为当月全球人工智能五大前沿科技成果,与OpenAI的o3和o4-mini模型、Meta的开源大模型Llama 4等全球前沿大模型产品共同入选,标志着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自主创新实力跻身国际顶尖行列。

“这项成果已应用于‘成都造’人形机器人‘贡嘎一号’,未来将在家庭服务、养老陪护等领域进一步加速人形机器人场景落地。”该公司副总经理陈洋告诉记者,截至目前,中心已经连续发布了7款人形机器人产品,以及多款全国领先的人形机器人大模型。他透露,2025年上半年,将推出面向消费者领域的文旅机器人“镗钯”,应用于自主安全巡逻、文旅场景智能导览等场景;2026年上半年,将推出二代轮式双臂机器人,可广泛应用于家庭、养老等场景。

编辑:方艺霖 责编: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