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小小的身影在营地奔跑,欢呼声、欢笑声在春风中穿梭,清华紫与群星村的绿野相映,生机勃勃。4月26日,在昆山高新区群星村内,“清友贤才‘玉’高新 侨联侨商‘见’未来”主题活动暨第四届昆山清华校友会亲子运动会顺利举办。
从清华大学暑期实践签约到企业项目“揭榜挂帅”,从三方共建到乡村实践基地落地,从产业发展到亲子运动,这是一场“人才+产业+亲情”融合的盛会,更是昆山高新区构建“产学研”全链条生态的鲜活样本。
产业要发展,关键在人才。昆山爱才,清华校友会便是多年见证。对此,刚刚接棒昆山清华大学校友会会长的邹昀感慨颇深:“今年是昆山与清华大学升华合作的第22个年头,在20多年的校地合作中,昆山先后招引近400多名清华校友前来创新创业,累计引进昆山市级以上的清华及双创人才193人,造就了清华大学产学研究合作中引人瞩目的‘昆山现象’。这些数字背后是昆山人才优先、创新驱动的战略远见,更是清华人顶天立地的担当。”
“请为象征清华学子的‘人才苗’培土!”随着中科可控、迈胜医疗企业代表与清华校友会成员共同完成培土仪式,昆山高新区与清华大学的暑期实践合作正式启动。培土实则寓意着人才生态的长期培育,由此不难看出昆山高新区“引才育才”的核心逻辑。一方面,实习生扎进企业,可以更深度了解产业实际需求,从而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另一方面,企业也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找到自己更适配的研发后备力量。
活动中,最激动人心的便是昆山高新区企业项目“揭榜挂帅”仪式。中科可控、迈胜医疗、沪士电子等高新企业拿出自己本年度重点攻关项目,清华校友团队揭榜挂帅。邹昀说:“我们可以将这些课题带回清华大学的实验室。这种‘企业出题、高校解题’的模式,可以充分发挥清华大学的科研能力,赋能地方产业经济发展。”
独行快,众行远! 清华校友会、侨联侨商会与欧美同学会的标志拼合成完整图腾时,现场响起了热烈掌声。今后,三方将进行深度资源融合,赋能昆山高新区“创新驱动”战略。
活动中,作为本次活动承办地的昆山高新区群星村被授予“昆山清华校友会户外拓展实践基地”“昆山高新区欧美同学会户外拓展实践基地”两个牌匾。这个自然禀赋优越的村庄,将成为校地合作的“露天实验室”。
当亲子运动会的欢声笑语与产学研签约的庄重时刻同场呈现,昆山高新区传递出一个清晰信号:创新不仅需要硬核技术的突破,更需要人文温度的滋养。这种“刚柔并济”的城市气质,将校地合作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创新生态,吸引着人才纷至沓来,落地生根,亦让昆山高新区逐步攀登,在科创雨林辟出一方“共生沃土”。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於苏云
校对 潘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