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衡林
3月29日上午,“全国简帛书法艺术展”在长沙美仑美术馆开展,123件汇聚全国书家心血的简帛书法作品惊艳亮相。这批作品涵盖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简帛书写风格,从传统中挖掘,从创新中诠释,展现了简帛书法的艺术特性和人文精神。
简帛书法,是中华文明历经千年绵延不绝的珍贵见证。如同一部鲜活的史书,它记录着汉字演变的漫长历程。一道道跨越千年的简帛墨痕,不仅串联起陇原丝路、荆楚洞庭、齐鲁琅琊等地的深厚文化根脉,更以文字载体的形式,有力地实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宏大格局。
而湖南作为简帛书法的重要出土地,为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的传承与研究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实物资料,有着深远的意义与独特的价值。
湖南出土的简帛书法背后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战国至秦汉时期,湖南处于重要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交流节点。里耶秦简的大量出土,是秦王朝大一统政治格局下,政令推行与地方治理的直观体现。这些简牍上的文字,作为官方的文书记录,严谨规范的书写要求,反映出秦代“书同文”政策在地方上的有效实施。篆书向隶书的转变不仅是书写便捷的需求,更是文化统一进程的生动注脚。
马王堆汉墓帛书所处的汉初,是社会从战乱走向稳定、文化从禁锢迈向复苏的关键时期。帛书上篆隶并存的现象,映射出汉初对前代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篆书所代表的先秦古朴文化传统,在汉代并未被完全摒弃,而是与新兴的隶书相互交融。这一时期的文化包容,为学术思想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从书法艺术本身来看,这些简帛书法成就斐然。里耶秦简以工整严谨而又不失灵动的秦隶笔法,展示出了篆书向隶书过渡阶段的书法特征。笔画形态上,化篆书的圆润线条为方折,简化结构,让书写更为便捷流畅。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则是汉初书法的典型代表,其字体包含篆隶两种形态。这种同一时期不同书体的呈现,揭示了汉代多元包容的文化氛围对书法艺术发展的推动。
湖南简帛书法在笔法、结构与章法布局上皆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笔法上,因简帛书写工具与载体的特性,用笔简洁明快,尽显率真质朴;结构上,字形大小错落、疏密有致;章法布局中,字距紧密而行距宽松,形成鲜明对比,整幅作品呈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简帛书法对当代书法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为书家提供了新的创作灵感与表现形式。许多书家从湖南简帛书法中汲取营养,创作出了具有时代特色与个性风格的作品,使古老的简帛书法在当代重焕生机。
湖南出土的简帛书法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与卓越的艺术价值,不仅为研究古代书法演变提供了珍贵资料,也为当代书法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在书法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散发着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