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齐鲁壹点 王小涵 实习生 金美慧 王晓彤
往年的国庆长假期间,山东省淄博汉青陶瓷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仍然是一片紧张忙碌景象,精美的骨瓷杯盘在能工巧匠的手里变得有了别样的光彩,工人们穿梭在这些华丽的国瓷间,脸上始终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淄博汉青陶瓷董事长黄兴远是一名退役军人,退役后的他带着满身荣誉与满腔热情回到了家乡,回到了这片他热爱的土地,深耕陶瓷产业,成为了“手中杯”的“掌舵人”。
敢想敢做,向“信”而行
1978年,黄兴远参军入伍,在军营里始终以英雄为榜样,苦练本领,严守纪律,多次获得部队嘉奖,是连队的各项军事训练标兵,并在1979年底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1年,黄兴远脱下军装回到家乡淄博,就职于山东淄博瓷厂和淄博华光集团,后来企业因政策性原因相继宣布破产。“那年春节,我看到朋友们愁白了头,失去收入来源,生活困难,这让我下定决心要带领大家再次就业,让大家一起过好日子。”黄兴远回忆起那段岁月说。几经掂量,他最终选择了服务多年、有祖辈传承制瓷技艺的陶瓷行业,于2007年成立了一家专注传承“精致东方美学”的高端骨瓷釉中彩企业——淄博汉青陶瓷有限公司。从公司成立至今,黄兴远始终专注于如何开发生产高品质环保健康的骨瓷,虽然这是一个艰难的挑战,但他义无反顾。
在汉青陶瓷员工眼里,黄兴远是一个办法很多,敢想敢做的人。在创业中,他一直用军人的信仰来要求自己,用军人的信念来鼓励自己,不断总结经验,调整经营理念,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趟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经过17年的不懈努力,他带领汉青陶瓷从单一代工的小作坊发展成为集产品研发、设计、制造、营销为一体的产业链企业,涵盖高端酒店瓷、礼品瓷、国宴瓷三个大类,产品精益求精、品质不断提高。
不改初心,向“新”而行
无论何时,黄兴远都不会忘记创业的初心和使命。凭着军人的质朴和诚信,他多次拜访景德镇陶瓷大学和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深知沉下心来做原创、搞研发才是硬本事,绝不跟风、仿造。为增加原创性和科技含量,2019年,公司与景德镇陶瓷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清华美院合作,在淄博文化中心国艺馆组建了淄博日用陶瓷研发设计中心和教学实践基地,进行团队协同,鼓励设计师展示个性风格。现在,汉青产品的设计成为陶瓷行业标杆,汉青产品屡获大奖,多次承接国宴及各地国宾馆的器具定制任务。2019年以来,获得省级以上奖项60余个。
公司先后注册了汉青、蓝泰坊、釉中彩、釉中金等40余项商标,1项发明专利,6项使用新型专利,70余项外观专利及版权登记,作为淄博市第一家日用陶瓷知识产权“贯标”企业,在设计及生产环节践行“贯标”对知识产权的要求。
设计驱动,科技赋能,从订制到定制,从制造到智造。
2019年,汉青公司联合中科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宋博”博士为代表的智能团队,成立汉科智能(淄博)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11月立项的“定制化日用陶瓷装饰的三维打印过程精准控制技术及其应用”项目列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产业攻关项目。
现在,汉青产品的设计风格已然做到国际化和中式的完美结合,在行业内成为“小而美、精而深”的代名词,成为国内高端陶瓷设计的风向标。
不忘乡亲,向“心”而行
年轻时的黄兴远是一腔热血走出去,信心满满走回来,无论何时他都始终保持着军人的风采,如果说创业是他人生的选择,那么帮助父老乡亲则是一种人生的情怀。
吃水不忘挖井人,热衷公益事业,广泛吸收家乡有创业激情的年轻人和退役军人加入汉青,一起发光发热。2017年至2023年,公司投资近百万元,对所在七里村主要街道进行拓宽改造、安装路灯,吸纳周边村镇妇女进企业,解决40余人就业。黄兴远还在公司成立流动退役军人服务站,对来淄办事的退役军人提供帮助。
汉青陶瓷艺术中心自2021年9月建成以来,先后于2021年和2022年连续两年承办全国陶瓷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全国轻工陶瓷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四个职业(工种)的总决赛,两次获得组委会颁发的“特殊贡献奖”的荣誉。
黄兴远说:“在部队保家卫国永不悔,回地方建功立业初心不改,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带家乡父老乡亲致富,为家乡产业升级发展奉献绵薄之力,让父老乡亲都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