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跨越8000公里,慕名求中医妙方!抽动症男孩从南半球打“飞的”赴青治疗

日期:2025-04-10 17:38:00

半岛网4月10日讯 (记者 孙贴静 通讯员 王鑫鑫)“为了孩子万里迢迢回国看诊,过程虽奔波,收获却满满,飞这一趟,太值了!”眼前这位激动的家长是患儿宸宸(化名)的妈妈,她要感谢的是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中医儿科主任徐涛。和其他的就诊者不同,这趟青岛之行他们跨越8000多公里专程从南半球打“飞的”。

宸宸(化名)7岁了,常年居住在澳洲,近半年频繁出现不自主眨眼、耸肩等小动作,且伴随夜间睡眠不安、易惊醒等异常表现,宸宸妈妈高度警觉,及时带孩子就医,当地西医诊断为“抽动症”。孩子本身就抗拒吃药,当面对需要长期用药的要求时,宸宸妈妈犯了难,于是寄希望于中医治疗。可人在海外,去哪里寻找好中医呢?经多方打听,她了解到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中医儿科主任徐涛是治疗小儿抽动症领域的专家,便第一时间预约了线上咨询。

徐涛主任详细了解了宸宸的病史,辨证为“肝肾阴虚、虚风内动”,建议在针灸及耳穴压豆治疗基础上,配合 “抽薪散” 引火归元、滋阴潜阳。为了让宸宸能尽快接受规范且系统的治疗,一家人跨越山海,从南半球搭乘飞机,辗转抵达青岛。见面后,徐涛主任重新为孩子把脉问诊并开具治疗方案。治疗2周后,宸宸抽动频率明显减少,晚上睡觉香了,情绪也稳定了,宸宸妈妈为此开心不已。

抽薪散贴敷

“遇见您是孩子的,也是我们全家人的幸运,我们的内心充满了感激。”复诊时,宸宸妈妈激动地握着徐涛主任的手,久久舍不得松开。

在中医的神秘版图里,穴位如同繁星遍布人体,各自散发着独特光芒。涌泉穴,单听名字便觉得饶有趣味,这个藏于脚底的穴位,因具有醒脑开窍和散热生气的作用,而被啧啧称奇,堪称生命的“泉眼”。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中医儿科,这种神奇的“抽薪散”,对于爱“上火”的孩子,就像天然“灭火器”一样,泻火安神、平衡阴阳。在徐涛主任的门诊上,经“抽薪散”治疗的孩子还有很多很多……

3岁男孩小宇(化名)眼睑反复霰粒肿数月,口服消炎药、外涂膏药都无效,家长心疼孩子不想手术,在中医儿科诊断为“肝火上炎”证,建议采用“抽薪散”配合穴位放血疗法治疗。连续使用2周后,小宇眼睑红肿明显缩小,硬结软化,睡眠质量改善,随访3个月未复发,免去了手术之苦。

5岁女孩彤彤(化名)感冒持续高热3天(最高体温39.5℃),口服退烧药仅短暂降温,家长为此焦急又心疼。在中医儿科辨证为“上焦实热”证,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抽薪散”,贴敷当晚彤彤体温逐渐降至38℃,次日完全退热,且未反复,精气神和食欲很快恢复。

涌泉穴

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第一个穴位,它位于我们脚底的一个特殊位置。当把脚蜷起来,脚前部会有一个小小的凹陷,这个位置大概就在足底第2、3脚趾缝纹头端和脚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这个穴位就像是一个小小的“泉眼”,肾经的经水(也就是人体的精气)从这里向外涌出,滋养着身体。

在中医里还有一个说法叫“身热取涌泉”。意思是说,当身体发热的时候,刺激涌泉穴可以起到很好的散热效果。

“抽薪散”

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中医儿科的“抽薪散”是一种纯中药制剂,选用具有清热、解毒、泻火的栀子、黄连、牛膝等天然中药材,用米醋调和后贴在涌泉穴上,就像“釜底抽薪”一样,发挥出引火下行,凉血泻火,的作用,让身体的阴阳重新达到平衡,特别适合拥有“稚阳之体”,容易出现睡眠不宁、目赤肿痛、咽痛发热等“上火”表现的孩子。

适应症

1. 实火证:反复发热、口腔溃疡、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痄腮等;

2. 虚火证:睡眠不安、夜间盗汗、手足心热、烦躁哭闹等;

3. 外感热证辅助退热:感冒、流感等引起的发热。

禁忌症

1. 足底皮肤破损、湿疹或过敏体质者禁用;

2. 严重虚寒体质(如长期腹泻、畏寒肢冷)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3. 贴敷后出现局部红肿、瘙痒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

贴敷攻略

睡前把药膏贴在孩子的涌泉穴上,第二天早上取下即可。注意贴敷时需确保孩子的脚底干净,药膏要贴得牢固,防止脱落。如果孩子感觉不舒服,比如瘙痒等,要及时取下,并咨询医生。

中医儿科知名专家

徐涛,主任医师,中医儿科主任。山东省名中医;青岛市中医药领军人才;青岛市高层次优秀中医临床人才、青岛市十大巾帼科技创新英才;青岛市优秀青年医学专家;青岛市三八红旗手。作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前往美国密歇根州亨利·福特医院、爱尔兰国立高威大学交流访问。擅长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科常见及疑难病,临床经验丰富。对中医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如抽动一秽语综合征,过敏性咳嗽、慢性功能性腹痛的病因病机、症候特点进行总结,确立了中医药治疗儿科疾病临床优化方案。

坐诊时间:每周一、三、五上午

坐诊地点:辽阳西路院区(辽阳西路217号)

科室简介

中医儿科是2017、2022年青岛市卫生健康委授予的中西医结合儿科诊疗中心B类重点学科。多年来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术内涵,现已发展成为“以科研带动临床,科研与临床并重”的市级重点学科。

科室建立了中西医结合儿科常见病诊治规范,并积极探索疑难病的中西医治疗新进展。针对中医儿科常见病,如小儿厌食症、婴幼儿腹泻、功能性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过敏性哮喘、肺炎、慢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腺样体肥大等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紫癜、神经性尿频、泌尿系结石等肾脏疾病,采用中医传统经方辨证论治,疗效卓著,结合针刺、艾灸、推拿、贴敷等治疗,经过多年积淀发展,基本涵盖了儿科疾病的各个层面。

针对某些顽固性、疑难性病种,努力探索新技术。近几年陆续开展了针刺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原发性遗尿症、慢性鼻咽炎、腺样体肥大、慢性功能性腹痛、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等。

来源:大众新闻·半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