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人很早就知道这个格言,要不,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绿水青山”诗词,让人读来,就像如入仙境,让人如在画中,让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这个国家的山山水水。
美到极致的风景,就是“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宋代诗人翁卷的《野望·一天秋色冷晴湾》就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种极致的美景: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第一联很正常,“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人在湾上住,秋天来了,秋色让晴湾渐渐凉爽起来;放眼望去,无数的峰峦,远远近近,让人目不暇接。
第二联就是神来之笔,“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闲来无事,诗人上得山来,俯瞰野水,水平如镜,却忽然从水底看见了青山。
这种抬头是青山,低头还是青山,像变戏法一样,让诗人和读者都沉迷于其中!
一条江水蜿蜒,两岸都是青山,如果在江水行舟,那会是一种什么感觉?大文学家王安石在《江上·江北秋阴一半开》就描写了这样一种奇妙的旅行: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回。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青山缭绕疑无路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回”,秋天的早晨,江北天色阴沉沉的,低低的乌云含着雨意,在天空徘徊着,阴晴不定。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烟雨蒙蒙,青山缭绕,沿江而行,像是前面已经没有水路了,正在疑惑间,却忽见千帆隐隐约约而来。
一句,“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既写出了水路之险,又写出了山水之美,更是带有哲理,很像陆游的那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但比陆诗更宏大,更美!
漓江的美,在于山清水秀,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誉。但读清代诗人袁枚的这首《由桂林朔漓江至兴安》,更有“人在幻中游”的感觉:
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
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
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
读到第一联,“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已经让人感觉美不胜收了,青山簇簇水中生,已经是少见的美景。
但没有最美,只有更美。第二联,“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分明看见青山顶,让人在恍惚之间,不知道是水上的青山顶,还是水下的青山顶。
一句“船在青山顶上行”,这是幻觉吗?是在仙境吗?不知道,真的不知道!
宋诗跟唐诗最大的区别,就是宋诗在让人沉醉于美景之余,还能回味出其中的哲理,这往往让人有意外之喜。我们来看宋代大儒朱熹的这首《水口行舟》: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蓬看?依旧青山绿水多。
今朝试卷孤蓬看?依旧青山绿水多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昨夜下了大雨,我穿着蓑衣,想知道这满江的风浪,两岸的青山绿树,会变成什么样子?
“今朝试卷孤蓬看?依旧青山绿水多”,今天早上,雨停了,我试着卷起孤蓬,看向两岸,却惊喜地发现,两岸依旧是青山绿树,依旧美丽异常。
经过了打击,只会让其成长,青山如此,人也如此!
绿水青山,风景优美,更是理想的休闲之地。明代诗人雪浪法师在《望亭饭僧作·屋后一湾流水》中,就描写了这一美不胜收的休闲之地:
屋后一湾流水,门前几点青山。
云去月来桥上,鸟啼花落林间。
云去月来桥上,鸟啼花落林间
“屋后一湾流水,门前几点青山”,屋后一湾流水,听着潺潺流水声而眠;门前几点青山,醒来开门是青山养眼。还有比这更好的居住之地吗?
这还不算,“云去月来桥上,鸟啼花落林间”,如果你晚上想出来走走,站在小桥上,看着云散月来,有一种悠然的心态;白天,更是听到小鸟的啼叫,看到花落林间,有一种惜春的伤感。
其实,不管是“云去月来”的悠然,还是“鸟啼花落”的伤感,都是一种隐逸!
在两岸青山的江水上送别,更有一种悲壮,特别是江水烟水迷茫,让人离愁顿生。明代诗人崔庆昌在《题米元晖山水小景赠陈原贞别》中写到:
江头雨足春水生,江上青山烟树暮。
扁舟明发去如飞,目断征帆入苍雾。
扁舟明发去如飞,目断征帆入苍雾
“江头雨足春水生,江上青山烟树暮”,春天雨水充足,更让江面春水生,因为雨多,所以,江两岸的青山上,树木烟雨蒙蒙,更是到了日暮十分。
“扁舟明发去如飞,目断征帆入苍雾”,想想明天早上,我将送您远去,扁舟在江上,那是去如飞,很快,我将目送您进入苍茫的云雾中,再也看不见了。
春天的江水青山更妩媚,但无法慰籍送别的伤感之心!
当行舟在一望无边的水面上,又遇到狂风,自然会心生一种归路茫然的感觉,就连生性豁达的苏东坡也不例外。例外的是,在这个时候,他的诗依然豪放,这首《慈湖夹阻风·此生归路愈茫然》如下:
此生归路愈茫然,无数青山水拍天。
犹有小船来卖饼,喜闻墟落在山前。
无数青山水拍天
“此生归路愈茫然,无数青山水拍天”,这一路上风浪也太大了,顿时感觉此生归路更加茫然,眼见两岸无数青山,大浪拍打,一直要拍打到天上去。
有趣的是,“犹有小船来卖饼”,这种恶劣的条件下,居然有人划着小船来卖饼,更让人高兴的是,看到村子的影子就在山前。终于看到希望了,可喜可贺!
一句,“无数青山水拍天”,透露了大苏的豪情!
在洞庭湖上看君山,向来是诗人比较喜欢的一个景点。大文豪刘禹锡有“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雍陶写道:“应是水仙梳洗罢,一螺青黛镜中心”,都是让人千古传颂的君山佳句。宋代诗人黄庭坚的这首《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其二》,则写得更加的豪放: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绾结湘娥十二鬟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因为“满川风雨”,所以诗人无法乘舟观赏君山,只能“独凭栏”,放眼远望,君山众峰的形状好像湘水女神盘结起的十二个发髻,美极了!
“可惜不当湖水面”,实在是太可惜,于是诗人幻想,如果能够乘舟洞庭湖,那么,必将看到“银山堆里看青山”的奇景,这是因为,洞庭湖的滔天巨浪卷起一座座的银山,我乘着小船,在一座座银山中间,去看那美丽的青山,简直是恍如仙境。
这“满川风雨独凭栏”,象征着诗人面临险境,却毫无屈服;这“银山堆里看青山”,象征在这险境里,诗人依然向往美好!
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比喻总是不落俗套,是那么清新自然。这首《出真阳峡·入峡长思出峡行》也不例外:
入峡长思出峡行,出来却忆峡中清。
一江碧水供诗砚,两岸青山作砚屏。
一江碧水供诗砚,两岸青山作砚屏
“入峡长思出峡行,出来却忆峡中清”,在真阳峡里行舟的时候,诗人是老想着出了峡,那么是多么的天地宽;但出了峡之后,诗人却发现更加怀念峡水的清澈。
“一江碧水供诗砚,两岸青山作砚屏”,这峡里的江水太碧绿,就像砚台里的墨汁,墨绿墨绿,非常可爱;而更可爱的是,两岸的青山,是那么的秀丽,就像美丽的砚屏一样。
真阳峡之行,就这样让诗人念念不忘,真真一幅水墨山水;眼前的一切,亲切得像自己身边的墨水和砚屏一样,是那么的可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古来如此,绿水青山不禁风光宜人,更是财富的聚宝盆。宋代诗人吴则礼在《诗一首·枫叶芦花满钓船》中写到:
枫叶芦花满钓船,水风清处枕琴眠。
觉来失却潇湘月,却问青山觅酒钱。
枫叶芦花满钓船,水风清处枕琴眠
“枫叶芦花满钓船,水风清处枕琴眠”,诗人在湖里钓鱼,也不知道钓了多久,只见枫叶和芦花满钓船,是那样的风轻水秀,让诗人不由得枕着古琴而眠。
“觉来失却潇湘月,却问青山觅酒钱”,一觉醒来,娟娟明月消失在潇湘上,天亮了,对面的青山,就像一个聚宝盆,随我去寻觅今天的酒钱。
一句,“觉来失却潇湘月,却问青山觅酒钱”,在这绿水青山间,晚上,可以欣赏月光如水,陶冶自己的情操;白天,可以“却问青山觅酒钱”,回到现实间。
作为政治家诗人,王安石的诗永远是豪放、大气,但又透露着哲理。这首《若耶溪归兴》也不例外:
若耶溪上踏莓苔,兴罢张帆载酒回。
汀草岸花浑不见,青山无数逐人来。
汀草岸花浑不见,青山无数逐人来
“若耶溪上踏莓苔,兴罢张帆载酒回”,诗人在若耶溪上,踏着莓苔游溪,玩得尽兴了,于是张帆载酒而归。
“汀草岸花浑不见,青山无数逐人来”,今天是风大帆满,船行速度极快,快得让人浑然看不见汀草和岸花,仰头,却见无数青山逐人而来。这美丽的青山,这惊人的速度,是一种少有的体验。
一句,“青山无数逐人来”,难道不是“仁宗朝”人才辈出,你追我赶的真实再现?
放松于山水之间,你会在不经意间得到很多心旷神怡的感觉。元代诗人龚璛在《洛社东泊·放舟山水间》中写到:
放舟山水间,舟上载青山。
薄暮临溪坐,青山相对閒。
放舟山水间,舟上载青山
“放舟山水间,舟上载青山”,“放舟山水间”,让船任意东西,人可以无比的放松,当你看向水里时,却看到自己的小舟,正载着青山游荡。恍惚间,感觉自己就像在蓬莱仙境一样。
“薄暮临溪坐,青山相对閒”,到了旁晚时分,坐在溪边,与青山相对,看到白天喧闹的青山,渐渐清闲下来,这何尚不是自己的心也渐渐悠闲下来?
一句,“放舟山水间,舟上载青山”,像一幅山水画,又像一个梦中的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