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农业大省,河南用占全国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0%的粮食,农业机械化是保障“中原粮仓”的关键支柱。2024年,河南省农机装备产业总产值居全国前三,从传统耕作机械到智能无人驾驶拖拉机,从单一功能机具到覆盖全产业链的农机矩阵,河南正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推动农机装备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全面跃升。
产业图谱:集群崛起,链式发展
河南省农机装备产业链已形成“上游强基础、中游重整机、下游拓应用”的完整生态。在产业链上游,安钢集团、洛轴等企业支撑起钢铁材料、轴承等核心零部件供应;中游环节,中国一拖、郑州中联等龙头企业引领拖拉机、收获机械等整机制造,产量占全国大中型拖拉机的20%;下游则通过万谷机械、牧原股份等企业,将农机装备深度融入农业生产场景。
洛阳、郑州、新乡三地构成产业“金三角”,聚集了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农机装备创新中心、智能农业动力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以洛阳为例,其工业产业集聚区汇聚了一拖等龙头企业,年产值超300亿元,成为全国农机制造高地。
技术突围:补短板与攻高端并举
尽管河南农机产业规模庞大,但“大而不强”的痛点依然存在。省内农机企业利润率普遍低于5%,高端机型仍依赖进口,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90%来自德美日企业。对此,河南启动了“补链强链”行动。
突破“卡脖子”技术:中国一拖研发的50—80马力山地专用型拖拉机填补丘陵地区空白;辰汉科技攻克甘蔗联合收获机关键技术,打破国外垄断。
智能化升级: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开发自动驾驶、远程运维等共性技术,接入全省7.2万台农机实时数据,打造“河南数字农机”平台。
新能源布局:柴电混动拖拉机进入中试,电动农机研发加速,推动农机装备向低碳化转型。
2024年,河南新增15项农机领域发明专利,牵头制定8项国家标准,智能多用途拖拉机、数字农业云平台等创新成果逐步落地。
未来蓝图: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根据规划,河南将以“链长制”为抓手,推动洛阳、郑州等七市建设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基地,力争打造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强化创新:支持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争创国家级实验室,攻关CVT无级变速、智能决策等核心技术。
招大引强:引入沃得农机等头部企业,与国机集团共建高端农机研发基地。
产教融合:联合河南科技大学等高校定向培养复合型人才,完善“产学研用”协同机制。
河南农机装备产业的壮大,是关乎“粮食安全”的根基,更是中国高端制造转型升级的缩影。在政策、技术、市场的三重驱动下,河南正以“补短板、锻长板、强链条”的硬核举措,书写从“中原粮仓”到“全球农机智造高地”的新篇章。随着智能化、绿色化的融合发展,河南农机必将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一张新名片。(李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