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福城街道:以“绣花功夫”绘就城中村蝶变新图景

日期:2025-04-14 17:12:00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林晓斌 通讯员 伍秋蔚

按照省委、市委部署,龙华区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高质量落实,福城街道以“头号工程”的攻坚力度,围绕“绿美、亲邻、科技、文旅”四大目标,探索出一条城中村现代化转型的“福城路径”。通过“绣花功夫”精雕细琢,茜坑老村等一批示范项目焕发新活力,集体经济转型初见成效,一幅“科技赋能、生态宜居、共建共享”的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骑手友好社区

从“粗放管理”到“精治善治”

福城街道将“百千万工程”作为破解城中村治理难题的突破口,以系统性思维推进全域升级。率先实现“城市管家”物业进村,32个城中村通过顾问指导、标准考核等机制,推动环境卫生、设施管理等服务专业化、标准化,街道全年市容环境综合指数测评位列全区第一。

治理效能的提升不仅体现在“硬件”上,更在“软件”中深化。街道充分发动党员、志愿者积极性,将服务延伸至新就业群体,在大水坑社区打造骑手友好社区。在茜坑老村,引导居民共建共治共享,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城中村的“破茧重生”

茜坑老村的蝶变是福城街道“百千万工程”的缩影。曾经闲置的土地变身露营广场、绿美花园,17个景点串联成“茜”游特色路径,吸引市民打卡;48家爱心企业深度参与共建,“半亩田园”公益花园将教育、科普与邻里互助融为一体,成为社区凝聚力新载体。科技赋能为老村注入新活力:500平方米的复合型室外智能健身房、美团无人配送车充电站等场景落地,让“科技乡村”从概念走向现实。

茜坑老村闲置的土地变身露营广场。

生态与文化资源的挖掘进一步擦亮“绿美福城”底色。街道规划建设35个“口袋公园”,将城中村的边角地、闲置地转化为“推窗见绿”的休闲空间。“一村一景”的风貌提升,“生态打底、文化点睛”的策略,让城中村既留得住乡愁,又焕发出新颜。

从“输血”到“造血”的跃升

民生服务升级是“百千万工程”的核心要义。福城街道聚焦“急难愁盼”,完成大围新村电力迁改、塘前老村风雨球场等工程。下一步,街道将引导城中村引入干洗、缝纫修补等“小而美”便民业态,试点星级商铺评比,让“烟火气”与“品质感”并存。

集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则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动能。街道推动股份合作公司从依赖“租金经济”转向探索增值服务,鼓励开发家政、维修、社区团购等新业态。福城街道还计划以“南粤家政”为突破口,通过家政服务提质扩容撬动就业创业,实现“家门口就业”与“精准化服务”双赢。

从“治理提效”到“生态筑基”,从“民生改善”到“产业破局”,福城街道以“百千万工程”为笔,书写了超大城市城中村转型的生动答卷。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