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设计之路②:建筑师的美妙

日期:2025-08-22 11:15:00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于志强

建筑师的美妙

从这时起,又经历了近2年的探索,最终在2017年美国ARQ建筑师事务所创始人本纳德(Bernardo Fort-Brescia)大师的平面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创造惊喜——本纳德

这位美国大师特别说到“我们总在思考:下一个世界需要的东西是什么?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我们在历史、当下和未来之间寻求平衡,杭州英蓝中心不只是一个商业项目,还具备文化意义,我们需要这个时代的美第奇。”

Bernardo Fort-Brescia / 本纳道·霍 美国建筑师协会资深院士 美国ARQ建筑师事务所创始人

“很少有项目,位于如此著名的历史建筑旁,香积寺的建筑很有趣,是一座长方形庭院,由多进院落和接连的厢房组成,内部功能层次分明、相互对称,这很像紫禁城的布局,有着一系列渐进式开放空间,每个空间内的体验都不尽相同,使用者的居所在较深处,待客区在外部,从开放到私密,富有条理。我想这也许这就是能启发我设计的灵感,这些传统空间所传达的讯息可以被融入到现代项目中,赋予它现代的形式、现代的形状,形成现代的建筑。

建筑是为空间服务的,空间远比建筑本身更重要。我认为项目的精髓正在于这些空间,因为这种功能空间处于宽广街区的深处,它们能为街区内部带来生命力,也是这个项目的内在活力。我们的高层建筑都退让了香积寺,在邻香积寺一侧,我们设计一组低矮的画廊街建筑与香积寺达成平衡,实现从祥和到城市喧嚣的过渡,从精神层面到现实层面的过渡。

两个对称的主体塔楼采用七分塔结构,即体量是七等分的,这样塔楼看上去会显得更纤细。我把它们比作很多棵树干,或者一片树丛,在这种想象里,人们总会想在其间搭建一个树屋,可以在不同位置插入几根树枝。最终在设计中,我们追寻了这些创造惊喜的时刻,我们在三个‘树干’上向外延伸设计了通透的悬挑,让你能突破塔楼主体的边界,走到常规空间无法抵达的位置,抓住那些让你仿佛悬停在半空中,或是漂浮的瞬间。同时,这些可以眺望地平线、看到周边的BOX将方形的楼体变成若干体块的组合,有效地释放了主体塔楼的对周边环境的压迫感。”

同时减少了L型塔楼对香积寺的压迫,礼让原则贯穿平面设计始终,如同香港中银大厦通过层层内退消解体量,释放主体塔楼的对周边环境压迫感的手法。

进一步减轻规整建筑对香积寺和周边环境的压迫。

“沿着主中轴线,项目以公共建筑为起点,逐渐进入私密的住宅,从南到北递进三个开放空间,南侧的地面广场、中间联通地上地下商业的开放广场、北侧住宅的中央景观庭院,不同的功能特征带来不同的空间和层次变化,从概念上呼应了我们西侧香积寺‘三进院落’的平面布局概念。塔楼后退以后,整个用地就更紧张了,在总体布局上 我们吸收了大兜路历史街区的街区肌理,和香积寺对称的平面布局,加以重塑,这样承载着城市记忆的肌理,在我们项目中得到了延续,让现代的建筑跟周边的历史文化,能够更好地融合起来。人们可以在塔楼不同的高度和位置驻足远眺,俯瞰阡陌街巷,这里运河绵延,新兴的都市在历史与文化的沁润下生气勃勃。”——浙大院建筑师王昕洁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