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观察|《东南亚态势2025调查报告》出炉,有哪些看点?

日期:2025-04-11 13:14:00

4月3日,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ISEAS)举行了《东南亚态势2025调查报告》的线上发布会。今年是ISEAS推出该年度报告的第七年。

自2019年首次发布以来,这一调查报告受到广泛关注,其数据和结论被新加坡当地及全球诸多主流媒体和学术界广泛引用,已成为外界观察东南亚对地区局势看法的重要参考。今年的报告与往年有何不同?东南亚精英和意见领袖对过去一年的地区态势有什么样的认知?应该如何看待报告的数据和结论?

今年报告的几个不同

今年报告的调查对象依然是来自东南亚各国政策部门、研究机构、公民社会、媒体和地区或国际组织的人士,调查时间是从2025年1月3日至2月15日,全部调查均在线上进行,采用的是混合目的抽样法。但与往年有几个不同:第一,报告除了往年的东盟领导力和战略选择、中美博弈及其对东南亚的影响、地区对大国的信任水平等问题之外,今年增加了几个方面的新问题,包括:不断上升的保护主义和民族主义、非正式小多边机制、地缘政治事件和南海问题、特朗普第二任期与东南亚的接触等。

第二,鉴于东帝汶将正式加入东盟,报告首次包括了来自东帝汶的观点,不过在东盟整体的统计数字中,东帝汶没有计算在内。

第三,今年受访者数量为2023人,超过2024年的1994人,更是远超2023年的1308人,样本量进一步扩大。

报告与往年相比,在结构上没有大的变化,分为6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调查的样本情况,即受访者的国籍、教育背景、职业、年龄、性别、政治倾向等。第二至第六部分按问题划分,分别涉及受访者对如下几大类问题的立场、态度,即:如何看待过去一年地区和国际局势;如何评价大国和中等强国地区影响力和领导力;东盟面对不断变化的地区政治安全架构做何选择;对中国、欧盟、印度、日本和美国的信任度;以及地区主要力量的软实力。但是,在每个部分具体问题的设计上,每一年都会根据地区和国际形势的变化而有所调整。例如,今年在关于地区和国际局势的问题中,涉南海问题的比例明显增加,报告还新增了东南亚对不断上升的保护主义和民族主义的看法、东盟对非正式小多边机制的看法等问题。

值得关注的主要结论

从今年报告所呈现的结果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一是东南亚各国对南海形势的关切上升。在“东盟三大地缘政治关切”这个问题之下,有8个选项,其中一个与南海有关。东盟各国将该选项排在三大地缘政治关切之首,超过了去年排在首位的巴以冲突。其他与南海直接相关的问题有3个,即“南海紧张局势”、“东盟对南海形势的应对”、“南海行为准则”(COC)。东盟受访者认为,中国在东南亚沿岸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活动,以及中国与东盟成员国之间的意外冲突是排在前两位的最主要担忧。

二是中国仍然是对东南亚最具经济和地缘政治影响力的大国。在经济影响力方面,56.4%的受访者选择中国是本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国家,37.9%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在政治和地缘方面最具影响力。相比之下,在经济方面影响力,美国远远落后于中国,只有15.4%的受访者认为美国在本地区最具经济影响力。但在政治和地缘影响力方面,美国则与中国差距不大,选择美国的比例约为31.2%。不过,不管是选择中国还是美国,东盟受访者一方面认为中、美分别是影响力位列第一、第二的大国,另一方面对这种影响力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担忧。

三是东盟认为,在面对不断上升的保护主义和民族主义时,应加强自身一体化进程和对外合作。这是今年新加入的一个调查问题,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第二任期对各国加征关税,全球面临更大保护主义压力等大背景有关。调查结果显示,东盟各国认为,最重要的是加速成员国之间的一体化进程,第二位的选项则是深化与东盟之外的志同道合伙伴的合作,第三是加强东盟机制,支持法治。

这些选择并不令人意外,面对近年来地缘战略环境的变化,东盟其实一直在推进一体化进程,同时加强与更多伙伴的合作,以应对大国竞争,加强东盟战略自主和相关性,维护其中心地位。今年,东盟将完成《东盟共同体2025愿景》的各项目标,启动《东盟共同体2045愿景》,这些都将使东盟在面对激烈变化的战略环境时具备更强的能力和韧性。

四是对大国的信任度方面,东盟对中国、美国的信任度均有所上升,但对日本、欧盟的信任度仍然超过中、美。调查结果显示,对中国的信任度从2024年的24.8%上升至2025年的36.6%,但东盟最为信任的伙伴是日本(66.8%),其次是欧盟(51.9%),受访者认为日本、欧盟是“尊重和支持国际法的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显示东盟、日本和欧盟在中美博弈加剧的情况下,共同利益在增加,而且东盟希望通过与第三方力量的合作,拓展其战略空间,同时日本、欧盟近年来加大对东盟的经济、外交、战略、军事投入,如向东盟国家提供海军海警装备、加强联合演训等,也进一步提升了东盟国家对这些域外力量的信任感。

五是报告认为,在联合国框架之外小多边机制的兴起会对多边合作产生影响。本地区一些国家已经加入或有意向加入诸如AUKUS、Quad、“金砖国家”、I2U2、“矿产安全伙伴关系”等新兴机制。对此,26.2%的受访者认为,“东盟应当加强召集力量和规范性影响力,从而确保成员国致力于维护东盟的地位,同时不鼓励他们加入其他的组织”。此外,23.8%的受访者担心东盟成员国加入这些机制可能损害东盟中心性,另有23.5% 的人认为东盟应当作为一个整体追求地区利益。这三项加起来,反映东盟大多数受访者希望维护东盟主导的地区多边机制,对新兴小多边机制持谨慎态度。

如何看待报告的数据和结论

东南亚态势调查报告无疑给外界观察东南亚对地区和全球诸多问题的看法提供了重要视角,特别是如果将本年度数据与其他年度加以对比,或是将不同问题的调查结果综合起来看,就会发现很多有价值的、值得关注的信息。但也要看到,ISEAS调查报告的数据和发现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不一定能够反映全貌,需要结合其他视角和信息,才能得出更为全面客观的结论。

首先是样本选择问题。尽管ISEAS调查的样本数量在逐年增加,但整体仍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受访者集中在政府官员、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等精英阶层,并不一定能完全反映东南亚普通民众的看法。

其次,调查的时间和时机会影响到结果。东南亚态势调查是年度性的,这本身就决定了有些问题和结论是短时性的,会受到当年国际和地区重要事件的影响,即便是对每年都出现的问题,也需要将历年的结论进行比对、研究,才能得出较长时间的趋势性结论。

此外,调查的时机不同,结果也会有差异。例如,虽然本年度调查跨越了美国政府换届的前后,但毕竟特朗普政府在2月份才刚刚上台,其很多政策尚未出台,对地区各国的影响也未完全显现。因此,在报告发布会上,美国、澳大利亚、印尼等国专家均认为,如果调查是在美国公布对各国实施“对等关税”政策之后进行,东南亚国家对美国的信任度及对美国与东南亚接触的前景的看法很可能会发生变化。

再次,对调查报告中的发现应当全面、客观看待。不能仅看对某一个问题的数据即断然得出结论,而是应结合整个调查的诸多问题及各个国家的不同数据来综合分析。例如,对于南海问题,如果仅看东盟作为一个整体的数据,似乎这是东盟的主要关切,但如果看东盟各个国家的数据,虽然越南、菲律宾的受访者将这个问题作为首要关注,但其他一些国家,甚至作为声索国的马来西亚,并没有将南海问题视为排在第一位的地缘政治关切,这表明东盟不同成员国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立场是不同的。

此外,在对COC的认知上,不少受访者选择“COC应阻止其他力量在争议地区与东盟成员国开展军事活动和能源勘探开发”,占比居第二位,这表明东盟国家相当一部分民众并不欢迎外部力量在南海的存在和活动。

再如,尽管报告数据显示东盟对美国的信任度有所上升,但仍有34%的受访者担心“美国因国内事务分散精力从而无法聚焦全球问题的解决”,还有25.7%的人“不认为美国是负责任或可靠的大国”。此外,尽管有不少人对欧盟有较高信任度,但他们也担心“欧盟因为其内部事务而分散精力”,同时认为“欧盟缺乏领导世界的能力或政治意愿”。报告中反映出的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思考和应对。结合本年度和以往的报告来看,东盟受访者始终认为中国在本地区经济和地缘政治影响力方面排在各国之首,这反映了我们与东盟在经济和地缘战略上的密切联系。但是,对中国如何运用这一影响力的担忧在东盟各国也是比较普遍的,这关系到东盟对中国的信任度。而对中国如何改善和加强与地区国家关系,东盟认为根据国际法和平解决领土和海洋争端是最重要的,其次还要解决与部分国家的贸易不平衡问题,以及通过加强人文交流加深相互理解等。这些都值得我们关注。此外,东盟国家在面对日益上升的保护主义和民族主义倾向时,希望推进自身一体化进程,以及加强与域外志同道合国家的合作,以及东盟希望维持其在地区多边框架中的中心地位等,这些看法与中方立场有相似之处,中国可与东盟携手共同应对上述挑战。

刘琳,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刘琳